7月7日,據瀟湘新聞報道,2021年7月1日,棗莊農商銀行薛城支行被當地法院判定向市民孫女士支付存款100萬元及相應利息強制執行,這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原來,孫女士曾在2009年將百萬存款存進當地一家銀行,五年后想再取出時卻發現存款余額僅剩1塊錢,將涉事銀行告上法庭后銀行方面卻稱,孫女士持有的存折系偽造。
百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稱存折系偽造
2009年7月,孫女士在原恒泰農村合作銀行存入50萬元,同年9月又存款50萬元。2014年,恒泰農村合作銀行進行改制,變為棗莊農商銀行。
2014年下半年,孫女士去往棗莊農行取錢,卻被告知存折上僅有1塊錢。百萬存款不翼而飛,既憤怒又困惑的孫女士當即將棗莊農商銀行告上法庭。
不料,在法院審理中,棗莊農商銀行卻信誓旦旦地聲稱,孫女士持有的存折系偽造,棗莊農行與孫女士不存在儲蓄合同關系。
棗莊農商行以存折交易頁碼上的字跡不是同一臺打印機打印等說明孫女士的存折是偽造的。此外,棗莊農商行還表示,孫女士對涉案資金來源解釋前后矛盾,足以說明其在說謊;而且孫女士2009年存入銀行,到2014年才支取,長達6年時間對存款不予管理,不合常理。
不過最終經棗莊市公安局幾番調查認定,沒有證據證實孫女士實施了變造金融票據的行為。法院認為,依據警方偵查卷宗中的信息,可以認定孫女士在棗莊農商銀行處存入100萬。
2020年12月24日,法院判決棗莊農商銀行薛城支行向孫女士支付存款100萬元及相應利息。不料,半年過去,棗莊農商行一直沒有履行義務。今年7月1日,法院對棗莊農商銀行薛城支行再次立案強制執行,執行標的為100萬。
取錢者另有其人?法院仍判銀行賠付百萬?
這起案件一經曝光,大多數網友紛紛譴責銀行不負責任、店大欺客,并后怕地表示,"一百萬可不是小數目,以后誰還敢去這家銀行存錢?"
但也有部分網友表示質疑稱,根據完整版的判決書來看,孫女士的百萬存款"憑空消失"分明是另有一位名叫田娟的人拿著存折將錢取走,不關銀行的事。
其實,縱觀法院審判書的表述,賬戶所有人孫女士之所以宣稱錢不翼而飛,應該是有"委托田艷把錢給取出之后又據不認賬"的嫌疑在其中。
但銀行真的就一點錯沒有嗎?那也不然,法院之所以仍宣判銀行方面"支付孫女士一百萬及其利益",是因為法院認定銀行未盡到保證儲戶安全的義務,亦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這個事件提醒我們,平時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錢財,把錢存入銀行也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出現問題早發現早解決,要是過了很長時間才發現自己賬戶中存款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戰線也會被拉長,正如事件中孫女士一樣。
當然無論如何,發現類似問題后,尋求警方和法院幫助永遠是最有效的方法。
多知一點:存款為什么會"憑空消失"?
一直以來,儲戶存款憑空消失的事件雖然聽起來離奇,但又總有發生。究其原因似乎總是云里霧里,各有說法。大致來說,存款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如果真的遭遇了"存款消失"的飛來橫禍,情況主要也不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用戶欺詐。這種情況就是儲戶自己唱了一出"空城計",是指儲戶在有意或無意泄露自己取款密碼,或通過授意他人轉賬、取款、POS消費等途徑將存款轉移后,再隱瞞關鍵信息,謊稱"存款丟失"。
第二,外部欺詐。這一大類型的"存款消失"細分之下也有幾種可能:首先,是銀行卡被復制導致密碼被獲取;其次,可能是手機被植入木馬病毒;再次,也可能是網銀、手機銀行等關鍵信息泄露;最后,則是高息誘惑,直接詐騙。
三、內部欺詐。是指銀行內部個別員工利用職務之便,盜取存款。這種情況可能性較小,因為如果是真正的存款,僅憑內部一人想要盜取幾無可能,銀行內部柜員、復核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制約,而且還需要知道儲戶的存款密碼,因此多是銀行個別員工利用熟人詐騙,違規代客操作等,更多的是下一種情況。
四、內外勾結。是指資金掮客以高息為誘餌介紹客戶去某個銀行存款,但實際上通過內外勾結,外部犯罪分子通過銀行內部害群之馬掌握了客戶的U盾或口令牌,銀行內預留手機號碼、取款密碼等信息也可能為外部犯罪分子所掌握,自然客戶的存款也不再屬于他自身。
五、銀行IT系統出現漏洞或被攻擊。這種情況雖然可能性趨近于零,但也不是沒有。據報道,2016年2月,孟加拉國中央銀行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開設的賬戶遭黑客攻擊,被盜走約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