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末,安徽銀保監局一口氣掛出11張罰單,劍指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及其相關責任人。其中,徽商銀行被處以罰款290萬元,徽商銀行合肥分行被處以40萬元罰款。
除機構層面的處罰外,9位身為高管的直接負責人同時領罰,被處以7萬至30萬不等數額的罰款及警告。據統計,安徽證監局對這些直接負責人合計罰款金額達89萬元。
根據安徽銀保監局通報,徽商銀行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
一、同業業務專營部門管理不到位;
二、信貸資產非真實轉讓;
三、同業投資嚴重不審慎;
四、同業投資風險分類不實。
2005年成立的徽商銀行,是全國中小銀行實現合并重組的首例, 由原合肥市商業銀行吸收合并安徽省內蚌埠、淮北、馬鞍山、蕪湖、安慶等5座城市商業銀行,以及其他7家城市信用社重組而成。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銀行H股掛牌上市。截至2020年5月31日數據,徽商銀行共設21家分行及489個對外營業機構,四家附屬公司,即徽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徽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無為徽銀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和金寨徽銀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并參股奇瑞徽銀汽車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對于這樣一家2018年資產規模已站穩萬億臺階,2019年末凈利破百億大關的頭部城商行,卻因的“內憂外患”困惱不已,從內部股東矛盾到如今股東的股權之爭,試問是否會阻礙其中長期發展?
同業業務成為隱患
徽商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客戶存款和同業資金融入,但同業資金在負債中占比較高也成為該行經營發展的一項隱患。
事實上,銀行同業資金在負債中占比需要與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經營和流動性管理能力相匹配。
從2020年度徽商銀行同業存單的實際發行情況來看,2020年初至12月18日,徽商銀行累計發行152期同業存單,累計發行量2291.8億元,截至2020年12月18日,該行同業存單余額為1432.3億元。從同業存單發行期限來看,2020年該行存單主要以6個月、1年和1個月期限為主,發行量占比分別為43.12%、22.71%和21.59%。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業資金融入方面,徽商銀行在新的一年繼續加大力度,上調同業存單發行規模。
自從2017年3月銀行業開始加強監管以來,同業業務成為了備受關注的銀行業務之一,并且往往被認為是違規行為多發的地帶。但事實上,同業業務本身是銀行業比較傳統、正常的業務種類,同樣是銀行支持實體的手段之一。
廣義的同業業務,泛指金融機構之間各種業務合作,但日常意義的同業業務,則是指有相互資金往來的業務。根據2014年初《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127號文)的定義,同業業務包括“同業拆借、同業存款、同業借款、同業代付、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等同業融資業務和同業投資業務”。
一般而言,同業業務具備短期資金調劑余缺和優化銀行間資源配置的功能,從而進一步支持實體。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實際運作中,同業業務可能成為額外風險擴張(也就是額外賺取收入)的手段。
去年12月25日,亳州銀保監局公告稱,因對借款人擅自改變貸款合同約定的用途和支付方式以及信貸資金回流管理不到位,對徽商銀行亳州分行作出行政處罰,罰款25萬元,對相關責任人予以警告并罰款5萬元。
資產質量風險上行
過去幾年,徽商銀行一直在積極推進A股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項目,但時至今日仍未能成行。當前環境下,徽商銀行正面臨盈利能力下降、資產質量風險上行的風險。
根據徽商銀行半年報,該行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均實現增長,分別實現163.99億元和52.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11%和6.71%。但是其盈利能力指標全面下降,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凈利差、凈利息收益率2020年上半年末分別為0.92%、14.14%、2.25%和2.47%,分別同比下降0.01、0.97、0.12%和0.09個百分點。
同時,該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也呈現下降狀態。去年上半年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125.26億元,同比下降2.33%。利潤的提升受益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其他凈收入的增長。
資產質量風險也不容忽視。2020年上半年徽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3%,較年初增加0.09個百分點,同比增加了0.1個百分點。同時撥備覆蓋率在下行,2020年上半年末為290.45%,較年初下降13.41個百分點。
該行出現“不良雙升”,不良貸款余額也在增長。2020年上半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9.66億元,較年初增加11.51億元。與此同時,該行逾期貸款余額為79.02億元,較年初增長22.57%,且各個期限的逾期貸款都在增長。
就在上周,徽商銀行行長助理、全資子公司徽銀理財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夏敏被紀檢部門帶走調查。而在帶走前幾日,夏敏還曾公開發表署名文章,一切似乎毫無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