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臨近年底了,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央行[微博]已經放開75%的存貸比上限,但囿于存款利率降至歷史最低點的局限,加之年末各銀行對于存款量的考核壓力,“存款贈禮”在省城多家銀行普遍上演,而且大有“臨近年底,愈演愈烈”之勢。
贈禮升級
“柴米油鹽醬醋蛋,銀行存款有好禮……”昨日上午,在和平北路一家郵政儲蓄銀行網點,記者聽到了這樣的宣傳。走上前去詢問,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臨近年底了,近期存款贈送的禮物更實惠了。一萬元存款能獲得醬油、醋等調味品,三萬元存款能獲得雞蛋,而五萬元存款則能獲得“六重好禮”,包括前段時間人們排長隊兌換的抗戰紀念幣、蠶絲被、高速 ETC、 大米、旅游票以及紙抽。
而在長治路一家晉城銀行網點內,對于不同金額的定期存款給定了詳細的禮品標準:如一萬元贈洗衣液、收納箱;三萬元贈購物車、大米;十萬元贈送凈水器、養生鍋等等。如果客戶不想要這些,還可以選擇月月領取雞蛋的福利:一萬元月領6顆、兩萬元12顆、三萬元18顆、四萬元24顆、五萬元30顆……以此類推。而在晉商銀行漪汾街支行,存款贈送米面油的活動也在火熱進行。
記者發現,曾經一度“擺不上臺面”只能低調進行的“存款贈禮”活動,如今卻有“大張旗鼓”之勢:又是張貼告示、又是發放傳單、又是反復廣播,銀行表現得越來越“大方”。
漸趨合理
75%的存貸比監管上限已經放開了,銀行用得著這么“拼存款”嗎?“存款贈禮”行為一直不被監管部門認同,這樣高調真的好嗎?
“存貸比監管雖然由硬指標表變為動態監測指標,但是在銀行傳統吃息差的盈利方式沒有變化的背景下,攬儲的意義仍然很顯著。”一位股份制銀行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存貸比即便不存在75%的監管上限,也不可能是完全無上限的,出于銀行資金安全的考慮,增加存款還是必須的,何況總行對這一塊的考核也一直沒有放松過。”據了解,經過多次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5%,即使多家銀行上浮40%達到1.95%依然很難讓客戶滿意,因此只能通過贈送禮品這樣一些彌補方式來盡可能爭取客戶。
不過,記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央行就發布了《關于嚴格禁止高息攬存、利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規定:“各金融機構(包括郵政儲蓄機構)必須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規定的存款利率,嚴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續費、協儲代辦費、吸儲獎、有獎儲蓄、介紹費、贈送實物等名目變相提高存款利率。”此外,銀監會也頒布過類似的規定,將返點、回贈等方式攬儲定性為“變相高息攬儲”,并嚴加限制。然而時過境遷,到如今央行已經歷史性地放開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已經初步形成的當下,銀行已經具備了根據客戶不同情況談條件的資格,到底是選擇提高利率還是贈送禮品,似乎已經成為銀行不言而喻的“內政”。一度遮遮掩掩的“存款贈禮”也開始變得理直氣壯起來。本報記者孫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