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大浪潮時代,商業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固有優勢正在逐漸減弱,而新市場、新生態和新客戶習慣的出現,決定了銀行擁抱互聯網才可能“乘風破浪”。
10月23日,借建設銀行在港上市十周年之際,該行董事長王洪章提出了向創新型銀行轉型思路,并強調了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強化商業模式創新,如構建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搭建移動銀醫通、智能物流管理、城市電子便民平臺等,力求搶占創新制高點。
“超過九成的銀行客戶交易如今都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而互聯網無疑將是連接客戶和銀行的最重要紐帶。但是,銀行線上的商業模式、業務流程等等體系與線下截然不同,這就是傳統銀行要轉型的原因。”建設銀行方面稱。
投身互聯網
作為國有五大商業銀行之一,建設銀行10年來依靠數量龐大的網點不斷刷新業績。相比上市前,如今建設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長了4倍,每年凈利潤也是上市前5倍。在擁有了370多萬公司客戶和5億多個人客戶之后,建設銀行的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10.2萬億元,居大行前列。
“10年前,傳統銀行的發展方式主要是粗放式的規模擴張,通過物理網點布局來獲得客戶資源。‘這條路’走到今天已經越來越窄,可以看到,銀行融合互聯網已經是一個大趨勢,而互聯網的開放性也將給予銀行更大的發揮空間。”建設銀行相關人士稱。
建設銀行副行長楊文升表示,銀行多渠道和移動化的渠道使用成為新常態。線上線下多渠道覆蓋,使如今的客戶交易行為日趨便捷,為客戶提供不同渠道間的一致性體驗刻不容緩。同時,場景化和生活化的產品解決方案也已經成為新常態。移動互聯網使金融服務深入大眾百姓衣食住行,把金融服務嵌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成為銀行產品服務轉型的關鍵。
“建設銀行的互聯網戰略中關鍵一環就是建設金融生態系統,為實體經濟更好服務,為客戶需求更好服務,同時用新的思維和技術來改造傳統銀行。”楊文升表示。
他認為,通過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最終使實體經濟發展受益,這是建設銀行作為大型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同時,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能夠滿足客戶不同需求,實現最好的客戶體驗,并能將金融服務成本降到最低。
“在這個系統中,客戶可以像呼吸新鮮空氣一樣享受到建設銀行的金融生態服務。建設銀行可以根據個人客戶的衣食住行、娛游學購、生命周期、成長積累傳承,以及公司客戶的創業、生產、上市、并購、投資、貿易等不同層面、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整合建設銀行集團、第三方各類產品和服務資源,制定并提供滿足客戶金融需求和相關非金融需求的服務,形成全景式、多樣化、開放式、自演進、智慧型的生態系統。”楊文升表示。
以客戶為中心
實際上,在互聯網給傳統銀行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時,建設銀行就已經在探索金融生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主要表現在客戶細分、產品創新、渠道建設、智慧技術四個維度。
據了解,圍繞客戶“衣、食、住、行、玩、醫、金融”等七大類行為需求,建設銀行整合了行內、集團及第三方數據資源,建立覆蓋全量客戶的畫像指標庫和企業級客戶統一視圖,支撐客戶信息集團化共享、一致性采集、準確性維護、唯一性識別和全天候監測。以打造“百類核心客群”為起點,建立金融生態系統“微循環”,選取老年客群、房貸客群、跨境客群、車主客群等客群建成“小生態圈”。
在創新產品方面,積極發揮銀行集團優勢,發揮子公司在綜合化經營中的載體作用,打造成為非金融領域的專營機構和特色平臺。統籌聯動,形成境內外、本外幣一體化管理能力。同時優選戰略合作伙伴,引入市場領先的第三方產品和服務,建立準入、評價和退出等動態管理機制,形成建設銀行代理第三方服務品牌,搭建“大交易”平臺,全方位、全維度滿足客戶金融、非金融需求。
按照“智慧、泛在、跨界”發展方向,建設銀行還加強了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三大網絡渠道建設。
據了解,建設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了手機銀行業務,客戶數、交易量、交易額等指標持續多年保持同業領先,客戶滿意度六行位居前列。目前,建設銀行手機銀行客戶數達1.7億戶,個人網銀客戶數突破2億,微信銀行客戶已達2600萬戶,居同業前列。
此外,建設銀行短信金融客戶數達2.8億。在幫助客戶及時獲得賬戶變動等信息基礎上,還提供多種服務。
對于智慧技術方面,建設銀行構建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企業級數據模型,實現數據集中管控和治理;搭建了企業級的數據應用平臺,實現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與應用。現在正在建設全新的數據倉庫和多個數據實驗室,并組建了大數據分析中心。
據了解,建設銀行是中國金融行業率先在生產環境實現“金融云”的商業銀行在同業中率先同時在微信、短信及網絡渠道推出智能客服“小微”。累計服務客戶數(含自助服務)5.5億人次,極大降低了人力運營成本,提升了客戶服務效率;各渠道回復準確率均超過80%,其中微信、短信渠道回復準確率已達90%以上。
“建設銀行金融生態系統的美好前景,最終能否實現,我們對此有充足的信心,因為建設銀行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優勢和能力。”楊文升稱,建設銀行在運用“互聯網+”打造金融生態方面,可以說已經以領先者的姿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他認為,從客戶優勢方面看,建設銀行擁有5億多個人客戶和370余萬公司客戶。從技術優勢上,建設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可以提供智能便捷的渠道服務和金融產品。從渠道優勢上,建設銀行遍布全球的網點、分支機構以及網絡服務渠道,有能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客戶提供貼身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從數據優勢上,建設銀行擁有豐富的產品、交易、行為數據信息,在新一代系統上線后,數據的廣度和深度正不斷延伸。從全牌照以及第三方合作資源優勢上,建設銀行現已取得投行、基金、信托、保險、租賃、期貨、養老金等牌照,占據同業領先的牌照優勢,將使客戶獲得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從創新機制優勢上,銀行持續優化產品創新內部“自生態系統”,培育“鼓勵、開放、寬容、審慎”的創新企業文化。從風險管控優勢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各類型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升,風險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總體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