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小好掉頭”就是優勢,如今嘉興銀行正在努力開源節流,謀求新的轉型發展,渴望實現第二次輝煌
一方面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存貸利差收窄;一方面是來自全國大行和股份制銀行日益激烈的同業競爭,成立20多年的城商行如今受到巨大重壓。
當下,各城商行都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道路,去年利潤下滑超過六成的嘉興銀行也不例外。日前,嘉興銀行行長助理吳光裕接受了《投資者報》記者的采訪,坦承嘉興銀行面臨的困境,但是他也表示其優勢就是“船小好掉頭”,如今嘉興銀行正在努力開源節流,謀求新的轉型發展,希望能夠實現第二次輝煌。
記者了解到,嘉興銀行今年剛完成了高層大換血,新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夏林生年初就任。此外,作為嘉興國資企業市場化選拔負責人的改革試點,最近剛剛完成了行長的全社會市場化遴選工作。
目前,新領導班子就轉型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今年9月,嘉興銀行各項總資產達450億元,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17億元和244億元,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39億元,遠遠超過去年全年1.2億元的利潤。從目前的數據來看,2015年嘉興銀行的業績會掉頭向上。
遭遇困境謀求轉型
嘉興銀行成立于1997年12月,也曾經輝煌一時,2007年在全國百家城商行時排名進入前30名。但是從2012年起,嘉興銀行的利潤開始出現下滑,2012年~2014年嘉興銀行的利潤分別為3.92億、3.01億、1.2億元。
嘉興銀行利潤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不良貸款相對較高,導致減值計提快速升高。據該行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不良率為1.2%,而2014年不良率升高至1.8%。
嘉興銀行小微業務部負責人坦誠地告訴記者:“城商行跨區機構風控能力不足是普遍性問題,嘉興銀行跨區發展恰逢經濟下行期,異地機構不良高發嚴重影響了全行的資產質量。目前不良貸款中有兩成多發生在異地機構。”
他同時也表示,作為一家中小銀行,除了自身信貸管理基礎不強、風控能力不高等客觀因素外,服務對象主要為小微企業,那么在外部經濟下行期,小微企業抗風險弱,整體信貸風險高于當地也屬正常現象。
此外,嘉興銀行利潤下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存貸收入收窄。不斷收窄的息差直接影響到嘉興銀行的利潤。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加快轉型、尋找新的盈利來源迫在眉睫。吳光裕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嘉興銀行一方面積極拓展盈利來源,確立了“抓兩頭、優中間”的經營方向,一手積極支持政府引導產業,加大對“五水共治”、科技金融的信貸投入,一手堅持小微定位,服務量大面廣的小微群體。同時,積極通過理財業務、基金代銷等中間業務,擴大收入渠道,向轉型要效益。另一方面,倡導市場化運作,加大績效與經營成果掛鉤力度,激發經營活力。
在處理不良貸款方面,今年嘉興銀行已啟動“提升資產質量兩年行動”,對不良貸款開展集中處置,向不良貸款要效益,努力提升收入。
與小微企業共成長
作為地方城商行,吳光裕告訴記者,他們從成立之初,就選擇了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定位小微企業。
盡管嘉興銀行作為地方政府控股銀行,但是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全國大行、股份制銀行紛紛都在嘉興設有分支機構。相比這些實力大行,嘉興銀行在資金規模、貸款利率方面沒有競爭力,那該如何破局?“惟有效率和為企業量體裁衣,企業才會認同我們。”吳光裕說。
“很多初創企業,沒有廠房,沒有土地做抵押,很多大行并不愿意接手,而我們要接手,這樣的企業風險高,自然貸款利率會高一點。”該行小微業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有時資金周轉不靈,需要很快獲得資金。很多大行則得需要兩三天。”
據了解,早在2009年4月,嘉興銀行就率先成立了小企業專營支行,確立小企業“快速列車”服務模式并推廣全行。對于存量周轉小微企業授信業務,一般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對于新增客戶,一般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2012年,在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創新推出了“無還本續貸”業務,解決了小微企業資金周轉與還貸期限不匹配問題,實現了信貸供應與企業生產周轉的無縫對接,至今,已累計為473戶小微企業提供續貸19億元。
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品牌
在今年10月份的全國城商行會議上,銀監會鼓勵城商行要大力發展特色業務。《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嘉興銀行正在努力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品牌,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011年,嘉興銀行成立當地第一家科技金融機構——高新支行,專門服務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針對目前科技金融發展中面臨的風險與收益不匹配、傳統信貸準入條件以及制度約束與未來價值評價不相符等問題,吳光裕告訴記者,他們將在產品創新、規模增長、服務提升、管理深化等四個方面尋求新的突破。
產品創新方面,以投貸聯動、延期付息等產品實現未來收益與信貸風險匹配。雖然在科技金融發展上還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嘉興銀行認為,科技金融前途無限。
記者了解到,嘉興銀行為服務科技企業,開發了天使貸款、科貸通、保易貸、專利貸、合同能源管理、訂單貸、存貸抵押貸款等科技金融產品18項。
“嘉興銀行將有限信貸資源,不斷加大科技金融貸款投入,確保科技金融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增速。計劃至2018年,科技金融貸款余額占比達到20%以上,科技金融貸款余額突破80億元。”吳光裕說道。
說到科技企業,盡管成長空間大,但是初創企業風險巨大,很多企業生存期很短,銀行給這類企業貸款的風險非常高。
為了減少風險,分享科技企業成功后的權益,嘉興銀行也做了很多嘗試,比如通過“選擇權貸款”的方式,具體的操作方式是由銀行牽頭與PE機構合作組建財團,共同以“債權+股權”的方式為借款客戶提供服務,銀行以貸款轉換成相應比例的股權期權,由PE機構持有期權,客戶成功IPO后,再退出按比例分享收益,這些都是嘉興銀行在探索轉型升級之路上的大膽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