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讓利投資者、應對同質化產品競爭,不僅有更多老基金降低了費率,新基金也設置了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管理費率。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基金規模的不斷壯大,基金管理人在確保投資管理水平和客戶服務質量的基礎上,適當降低費用、讓利持有人是大勢所趨。
新發混合基金平均管理費1.29%
基金降費持續推進,近期,新發基金也加入了降費的隊伍。
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今年新發的混合型基金平均管理費率為1.29%,比存量基金低4.03個BP.其中,永贏添添悅6個月持有、招商穩錦等多只偏債混合基金管理費僅為0.4%,比行業平均0.77%的水平低了37個BP;債券型基金中,新發債基平均管理費為0.32%,也低于行業同類產品3.83個BP。
“新基金主動降低管理費率,是公募基金管理人讓利個人投資者做出的實際行動,也是對市場化降費趨勢做出的回應。”談及新基金設置較低管理費率的現象,方正富邦基金戰略產品部表示,近年來,公募基金管理費率及托管費率呈現緩慢下降趨勢。讓利于投資者,是公募基金行業提升投資者獲得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舉措。
一位公募運營部負責人表示,新基金設置較低管理費率,一方面是由于政策鼓勵降費,給投資者讓利;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在該運營部負責人看來,與老基金降費主要是希望擴大存量規模不同,新基金降費更多是緣于市場環境帶來的基金銷售壓力,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首先要保證基礎的成立規模,降低管理費是吸引資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業務負責人劉亦千也認為,大量新基金設置更低費率的重要原因在于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機構定制產品不需要支付高額尾隨傭金,打開了相應費率的下行空間。其中,渠道定制基金的管理費下行,也體現出渠道和基金公司在讓利持有人方面的誠意,體現出行業參與者的社會責任感。
“指數基金的發展也推動了低費率基金不斷涌現。”劉亦千分析,一方面,指數基金領域同質化現象更為突出,這也使得這類產品成為費率競爭的焦點。另一方面,指數基金成本低對資金吸引力更強,倒逼其他類型基金不得不通過降低費率以應對資金流出的壓力。
降費對行業影響有限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基金行業降費是大勢所趨,伴隨著基金規模的擴大,降費對行業影響不大。
方正富邦基金戰略產品部表示,公募金行業連續多年保持管理規模增長,管理費降低對行業整體收入水平的影響不大。
在方正富邦基金戰略產品部看來,降費要控制好節奏,不同類型的產品降費要有不同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作為基金管理人,也要綜合考慮自身實際情況,避免盲從。
“降低管理費應該是一個市場行為,要保障基金公司基本生存能力,不能唯低費率論。”劉亦千說。
從統計來看,當前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管理費為1.276%,債券型基金則降到了0.367%的水平。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尾隨傭金能夠獨立開支,公募管理費率仍有下行空間。
方正富邦基金戰略產品部認為,管理費主要用于基金公司的正常運作,因此,對于不同的基金公司而言,其潛在的降費空間也是不一樣的。規模效應令大型基金管理人比中小管理人有更大的降費空間。
上述公募運營部負責人表示,合理的管理費用能對基金公司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而且,基金公司還可以通過直銷方式減少支付給銷售機構的費用,免去不必要的申購費用、尾隨傭金,從而降低綜合費率。
劉亦千認為,基金降費趨勢已經開始但并不顯著。一方面,部分基金公司不得不將管理費中的一部分讓利于渠道,以補償渠道所承擔的銷售費用和業務利潤。從這個角度來看,管理費下行空間有限。另一方面,單純從管理費絕對水平來看,目前公募基金的管理費率處于相對高位,如果未來基金行業各項費用進一步理清和透明,尤其是基金投顧的崛起和投顧費用明確起來,以及支付渠道的尾隨傭金可以獨立開支,國內公募基金的管理費率還有較大的下行空間。
劉亦千稱,長期來看,“讓利投資者”和基金行業的可持續化發展不僅需要基金管理人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在“自身利益”和“基金投資者利益”之間做好平衡,更需要基金投顧群體的壯大,以發揮對基金管理人的相應制衡作用。
“相信通過市場機制去平衡呈現出來的效果,將遠遠超過寄希望于基金管理人單方面的行業道德觀約束。”劉亦千說。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