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遼寧省沈陽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聚焦目標定位 勇當振興先鋒”系列新聞發布會(沈河區專場)上,沈陽市沈河區委書記林宇航表示,沈河區力爭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時期工作目標。
按照預計,到2024年,沈河區GDP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元,市場主體超過15萬戶,經濟實力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心城區前列;沈河區老舊小區“一拆五改三增加”改造實現全覆蓋,“口袋公園”300個以上,全市領先的“兩鄰”示范社區建設率達30%以上,“零事故”“零上訪”“零案件”社區建設率分別達到100%、95%、85%,步行15分鐘,居民群眾可享受到高質量的社區就業服務、高標準的社區幸福教育、高水平的社區衛生服務和高品質的社區養老服務,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現實;“88+N”工程項目全面完工,沈陽方城景區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區文化創意規模以上企業突破200家,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元,占GDP比重達7%以上;“一宮一居一街”(沈陽故宮、張學良舊居、沈陽中街)核心IP國內國際影響力不斷攀升,沈陽方城成為中華文化地標、古城復興典范和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沈河區實現由文化資源大區向文化旅游產業強區跨越;沈河區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50%以上,金融從業人員占全市比重達75%以上,沈河區成為“東北金融第一區”和“區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
據林宇航介紹,為實現上述目標,未來三年,沈河區將重點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拓寬發展空間、優化發展環境、增進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五大行動。
據沈陽市沈河區人民政府代區長石國琦介紹,根據“三大發展定位”及“五大行動”,沈河將采用“ 三主導、兩培育”的產業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再攀高峰。
加快文旅業轉型升級。以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建設為主線,全面實施“文化+”戰略,以打造沈陽方城文化地標為引領,聚焦5A級景區建設,重點圍繞沈陽故宮、張學良舊居、沈陽中街等核心資源,加快文化、科技與新旅游、新商業、新城市的融合發展。集聚全社會要素,在沈河全域建設文化出口基地,配套建設4-5個文化出口產業園。加快金融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優勢,傳統持牌金融機構突破600家,區域性管理總部達80家。建立境外資金投資境內實體經濟新通道,積極引入境外資金。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完善產業金融會客廳,建設私募基金產業集聚區,新增私募基金企業20家,暢通股權資本投資實體企業渠道。依托上交所、北交所遼寧服務基地,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完善金融要素市場。加快商貿業轉型升級。積極落實首店經濟支持政策,引導首店開展新品上市、品鑒促銷等活動,提升首店品牌影響力。依托五愛、南塔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形成輻射全區的跨境電商發展模式。突出文化賦能,指導夜經濟主體明確差異化街區夜經濟主題和路線。培育產業數字化轉型。圍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招引數字經濟企業,配齊數字經濟產業服務鏈條。培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依托域內“三所兩校一院”,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
據了解,沈河區秉持繼續做強優勢、展望更大未來的原則,未來重點打造三大板塊。錨定將方城打造成“東北地區歷史文化地標、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位,實施6大類55個項目。同時,立足方城時尚消費勝地和旅游消費打卡地的定位,積極引進沉浸式、體驗功能的時尚消費項目,每年力爭引進新興業態30家,保持5%增長。彩塔板塊將突出有風景、有人文、有時尚的特色,打造商務服務新高地,城市更新實踐地,公園城市示范區,青年活力樣板區。農大南板塊將圍繞產城融合、站城共融、城田共生、活力共享等四大理念開展規劃設計。(記者孟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