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認為,美元今天還不會崩潰,明天也不會,但在未來一百年間的某個時候,它終會崩潰。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認為美元將會貶值。
今年早些時候,這位巴菲特的億萬富翁商業伙伴表示,投資者應該假設「美元將趨向于零」(the currency is going to zero)——現在看來,這種看法太瘋狂了。
(相關資料圖)
正如投資者所知,零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數字,也很離譜。由于美聯儲提高政策利率,美元現在相對其他貨幣還在走強。但芒格考慮得非常,非常長遠。他認為,美元今天還不會崩潰,明天也不會崩潰,但在未來一百年間的某個時候,它會。
一個世紀是很長一段時間。一百年前,美國還不是超級大國。在一個世紀間,瘋狂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我們應該接受芒格的悲觀主張作為一種可能性,所以我們應該考慮它的概率。換句話說,什么事情會讓強大的美元屈服呢?我們距離芒格所說的世界末日還有多遠?
許多經濟學家會說,遙遙無期。但是思考美元的一個好方法是把美元一分為二。這是20世紀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的觀點。實際上,他認為有兩個美元被困在了一張紙幣里。第一個美元是在美國國內使用的,第二個則是用于全世界的。這反過來意味著,市面上流通中的美元總是在被拉扯向兩個方向。
按照定義,美國還是小于這個世界的。因此,美國經濟所需要的美元數量(第一個方向)要小于全球經濟所需要的美元數量(第二個方向)。然而,兩者使用的是同樣的美元。
這就是「特里芬難題」。如果美元以巨大的美元流動性來為全球經濟服務,那么美國國內將面臨惡性通貨膨脹的長期風險,因為印了太多錢。屆時,世界其它地區將放棄美元。但如果美國只為國內經濟服務,發行的美元數量大幅減少,它就有可能在海外面臨超級通貨緊縮的風險,因為錢印得太少。在這一點上,世界其他地方終將拋棄美元。所以無論如何,美元霸主地位最終都必然結束。
我們沒有看到上述情況的太多證據。無論其供應量如何,每個人都想要美元,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人們會看好美元。但我們總歸還是看到了一些跡象。美國的年度通貨膨脹率令人頭疼,8月份達到了8.3%,海外央行正在將外匯儲備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加密貨幣群體無休無止喋喋不休地談論美元替代品,美國實際上已經把俄羅斯踢出了美元體系。
這些事情本身都不會威脅到美元的主導地位。但美元供應過剩這一新生命題顯然正在流傳。一種異端正在出現,它指向美國債務的增長,以及歷史上所有金融超級大國不可避免的衰落,這暗示著后美元時代的到來。
那么,什么將會引發美元的下跌呢? 有三件事情: 戰爭、恐懼和詭計。
首先是戰爭。如果美國輸掉一場戰爭,美元就會崩潰。這可能會提振「美元微笑理論」——在重大消息(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發布之后,美元需求都會出現飆升現象。但是如果美國倉皇撤退ーー或者其艦隊被殲滅ーー美元肯定會搖搖欲墜。也許不是在同一天,也許不是在同一周,但外匯交易員和資本市場肯定會開始流汗。
其次是恐懼。銀行擠兌和市場崩潰的本質在于,它們總是在「不會發生」的時候發生。這意味著,創造泡沫上升周期的繁榮往往會令人感到意外。每隔七年左右,我們似乎就會迎來一個商業周期,每隔七十年左右,我們似乎就會得到一個崩潰。我們知道的都是理論,還未經過實踐。那么,作為一個實驗,不可兌換的法定貨幣美元只有大約50年的歷史,我們不清楚法定貨幣本身是否也傾向于擁有周期性。
第三,詭計。也許現在是時候給美元來尋找替代品了,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實上,這非常難。但在某些地方,某些國家補貼的金融產品,可以承諾高于美元利率 X% 的回報率。如果資金從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中轉移出去,還可以再增加個 y% 。因為需要補貼,這種做法在規模上可能是不可持續的。但它可能證明了一個概念,即某個地方的某種資產比美元更加安全。
美國到底是個龐氏騙局,還是個信托基金?是短期,還是長期事物?我們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美元的最終命運。盡管今天對美元的巨大需求意味著戰無不勝,但我們還是應該想象一下美元的糟糕結局。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想辦法延長它的壽命。
編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