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9日訊 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金融在支持醫改、林改、鄉村振興、沙縣小吃等方面為全省、全國探索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三明經驗”。2021年,三明市被國家確定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站在新的起點上,三明銀保監分局主動作為,大力做好“醫改、林改、鄉村振興、沙縣小吃”四篇“再出發”文章,取得明顯成效。
一、金融再深入,助力“三明醫改”再出發
組織制定《三明保險業深入支持“三明醫改”工作指導意見》,重點開展“三項行動”,進一步推動商業保險與基本醫保有效銜接。
一是推行“試點行動”。推動爭取產品創新定價、智慧醫療服務試點,提供線上保險產品、線上醫療問診、線下藥品配送等服務。
二是推行“普惠行動”。統籌協調4家保險機構組建共保體,指導首創全國最低起付門檻、最高賠償比例、特藥分類管理和疾病診斷分組付費的“三明普惠醫聯保”產品,累計承保6.8萬人。
三是推行“共享行動”。推動政保醫療信息共享、醫保個賬資金共享、住院免押服務共享,實現4家保險機構開通醫保個賬購買健康保險產品服務,激活“沉睡的”醫保資金198.01萬元。
二、金融再加力,助力“三明林改”再出發
一是服務機制“專業化”。出臺《三明銀行保險機構支持林票、碳票改革工作方案》,聯合林業局召開專項推進會,推動建立林票、林業碳票主體名錄庫,并按林票、林業碳票質押類貸款金額的0.1%給予財政資金獎勵,主動對接以林票、林業碳票改革為主體的三明林改5.0。
二是金融產品服務“多元化”。探索“質押型”“增信型”“混合型”融資和“負債端”“增值型”“保險型”業務,實現有信貸需求且符合貸款條件的林票、林業碳票貸款授信全覆蓋,落地全國首筆“林票質押貸”149萬元,簽約全國首單“林業碳票貸”500萬元,累計授信總額4.17億元。
三是金融服務配套“多渠道”。支持電子化綜合系統開發、林業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完善風險分擔處置模式,形成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金融保障機制,助力林票、林業碳票規范化流通。
三、金融再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再出發
以支持優質農產品、種業等優勢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帶動鄉村產業全面振興,三明銀保監分局“綠色金融+綠盈鄉村”服務鄉村振興做法入選中國銀行業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1)名單首位。
一是出臺《以農產品質量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增信融資工作意見》,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圍繞“三品一標”和農業品牌建設,建立以農產品質量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增信融資機制,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品牌價值等信用評價核心指標作為貸款發放重要參考因素,實行階梯費率定價機制,推動向近萬戶優質農產品產供銷客戶貸款24.34億元。
二是制定《金融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化建寧等4個國家級制種大縣金融支持,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圍繞制種企業、制種經紀人、制種農戶等對象,創新“種子研發貸”“水稻產量保險”等產品,將現代制種工藝、研發能力等轉化成可增信資產,發放種業相關貸款2.85億元、同比增長93.19%,提供相關保險保障2.17億元,從源頭上守護糧食安全,解決種子“卡脖子”問題。
四、金融再發力,助力“沙縣小吃”產業發展再出發
出臺《金融支持沙縣小吃產業提檔升級行動方案》,助力沙縣小吃產業持續引領風騷。通過組建小吃信息平臺網、組織建立業主檔案、組合產業鏈條、組成網格化服務、組織專場宣講等方式,著力破解資金外流、三產小而散、沙縣小吃定位不高、農民外出顧慮四大難題,找準小吃金融創新發力點。并突出三“字”抓手,即在“增”上下功夫,推動實現小吃產業貸款和戶數“兩增”目標;在“減”里找空間,推動小吃客戶貸款利率低于普通個體工商戶利率;在“督”中推進度,建立指標監測體系,按季監測督導,實現小吃產業提檔升級目標。銀行保險機構累計提供貸款32.94億元、保險保障2.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