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近期,基金銷售市場的一個現象引發關注:一批基金公司宣布終止與違規或暴露風險、存量規模較小的第三方銷售機構的合作。而終止合作的事情之前只是零星出現。
基金公司終止與第三方銷售機構合作突然高發,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實施一年多,開始顯效?;痄N售逐漸告別盲目簽約的“野蠻生長”時代,進入精細化、規范化發展時期。
多家基金公司
終止與部分第三方合作
過去兩周,有11家基金公司發布和部分基金銷售機構終止合作的公告,其中主要是第三方銷售機構。根據記者的統計,今年以來,基金公司暫?;蚪K止第三方基金代銷合作的公告至少有30條。
近期,中植集團整合旗下基金銷售公司,唐鼎耀華、北京晟視天下等機構整合為中植基金銷售公司。不少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終止和唐鼎耀華、北京晟視天下的合作。
3月份,寶盈、華寶、銀河、華富、財通等基金公司宣布終止與成都華羿恒信、深圳騰元、北京懶貓、泰誠財富、杭州科地瑞富的銷售代理等業務。
基金公司之所以采取此類舉措,基金銷售保有量低、受到監管處罰是主要原因。
海富通基金相關人士表示,這背后主要有兩層原因,一是為提升經營效率。小型基金銷售機構銷售能力一般,而中后臺及系統資源的占用并不比大機構少;二是小機構經營規范性不如大機構,隨著監管對反洗錢等要求的提高,與小機構解除合作也是減輕自身監管壓力的選擇。
德邦基金互聯網業務部黃林艷表示,一些小型三方基金銷售機構長期看不到銷量,但基金公司仍然需要配置人力進行后臺運營、審慎性調查,維護成本較高。從優化資源及規避合規風險角度考慮,基金公司會越發謹慎。
代銷合作從粗放走向精細
早幾年,基金公司與第三方代銷機構的合作思路是“越多越好”,不少基金公司簽了幾十家第三方銷售機構。然而,運作下來,一些小型第三方機構開始違約,不少公司銷售量極低。行業也開始轉向,選擇具有銷售能力、注重客戶體驗、合規意識強的第三方銷售機構,合作更趨“精細化”。2020年,《辦法》實施,切實提高了機構市場化退出可操作性,也給基金公司終止合作提供了依據。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以前,簽了合作協議,只要不出現違規行為,基金公司很難和銷售機構解約下線。新規之后,基金公司能夠根據基金代銷機構的動態,評估業務風險,做出選擇。
目前第三方銷售機構達到100多家,90%的市場份額集中在3至5家銷售機構手中。未來這一趨勢或還將繼續。
黃林艷表示,隨著新規的實施,從宣傳方式、產品準入等方面,基金公司對第三方銷售機構的合規性要求更高。
一家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選擇合作方更重要的是看對方當前的業務能力和未來的發展潛力,與大型機構合作是更明智的選擇。
而談及第三方機構的未來前景,私募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表示,隨著財富管理業務的逐漸擴張,基金銷售、三方財富等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市場整體格局非常不均衡,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具有平臺優勢、互聯網優勢的基金代銷公司有更好的發展基礎。
“監管對基金代銷機構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公募保有量有明確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小型三方平臺未來的生存會更加艱難。培養和維持一個較大規模銷售團隊的成本非常高,多方因素之下,可能還會導致新一輪產能出清。”胡泊認為,未來“價格戰”不僅會持續下去,費用的降低也會非常明顯。平臺化、互聯網化的銷售機構更有機會生存下來。
不過,小型機構未必完全沒有機會。黃林艷就表示,除了頭部機構,也會積極和有特色定位的銷售機構加強合作,做好產品投資及客戶服務,提升合作深度。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每個持牌機構都有無限可能性,要充分尊重市場發展規律,提前布局,與代銷機構共同成長。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