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僧廣告宣傳圖。資料圖
6月16日,唐小僧母公司資邦金服被公安部門查封。 投資者供圖
唐小僧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始終云遮霧繞,無法看到與借款方的借款合同和理財產品購買合同,募集的真實資金用途,還款來源等信息披露不夠
法治周末記者 羅聰冉
就在大家沉浸在端午節假期的愜意中時,有一群投資者卻過得異常糟心。
6月16日,P2P行業突發變故——網貸平臺唐小僧疑似“爆雷”,有趕赴唐小僧母公司——資邦金服網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資邦金服”)辦公現場的投資者反饋,資邦金服確已被警方查封。根據該公司門上張貼的告示:資邦金服因涉嫌非法集資案,目前,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在依法調查之中。
根據投資者反映,目前,唐小僧App已無法正常提現,多次聯系客服無人回應。法治周末記者多次撥打唐小僧官網熱線,也無人接聽。
一時間,不少投資者紛紛在網上組建“抱團取暖”的交流群;也有投資者前往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根據唐小僧官網介紹,早在2017年8月,唐小僧注冊會員就突破1000萬人,交易額超750億元。
投資者搭進買房錢
根據前往現場的媒體報道,有位收集投資者報案信息的警察透露,唐小僧高管在6月16日上午主動找到經偵。目前調查細節不方便透露,投資者可以撥打經偵支隊電話了解案件進程。
記者了解到,就在被查封的前一天,唐小僧還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最新公告稱:“平臺將于6月15日22:30至6月19日14:00期間,進行系統升級。其間暫停運行。”
如今,打開唐小僧官網還可以看到,其在首頁抬頭介紹稱:“安全再升級,唐小僧接入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反欺詐系統”“中國互聯網金融領軍企業百強榜,唐小僧躋身第19位”“唐小僧母公司資邦金服集團與上海銀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唐小僧母公司資邦金服榮獲‘2017國家金融科技高峰論壇’案例征集優秀企業獎”……
唐小僧頭上的諸多光環,未讓投資者察覺出會“爆雷”的征兆。直到看到網上傳來的消息,投資者王堯(化名)一下就懵了,猶如遭受晴天霹靂。
“我還有12萬元在里面,怎么辦?”在上海工作的王堯第一時間趕往唐小僧公司總部現場,按照門上張貼的告示,其又前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而此時已有二十多人聚集在經偵支隊門口做筆錄。
“現場的投資者有投資三十多萬元的,有投資一百多萬元的,現在都是愁得整夜睡不著覺。還有一位上年紀的投資者,當場就受不了,打車去醫院了……”王堯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直到現在我還寄希望在19日下午兩點,唐小僧App能恢復提現。不過,等到兩點,幻想再度破滅。”
另一位家住新疆的投資者張苛(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其于2015年年底看到唐小僧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便注冊了唐小僧App,觀察了幾個月后,于2016年上半年開始投資,“其實它的收益率不算特別高,只比銀行高3%左右,不過平臺會定期發放一些代金券,比如定期360天的理財產品,投資50000元起,就能使用1200元的代金券當本金使用,這樣綜合算下來,收益就比較高了”。
張苛介紹,其一開始都是短期的小額投資,因為前期提現正常,所以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加大投入;而平臺發放的代金券,也是投資時間越長,代金券額度越高,這也是很多投資者投資定期被“套死”的原因;“現在還有將近37萬元陷在里面,這本來是準備買房子用的,還沒有交首付,就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