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兼職開e巴士 相當于漲工資
東部公交推出了e巴士后,公司內部常規公交車司機劉永謙開始在空休日兼職做e巴士司機。他開的正是蔣莉平常乘坐的P400線路。他說:“兼職做e巴士司機,每月能多賺2000塊,現在每月能領8000塊錢工資(稅后)。”
此前,劉永謙只開常規公交車,每天工作9至10個小時,每月工作20天左右,空休10天左右。e巴士業務推出后,東部公交內部表現好的常規公交車司機可以在空休日兼職做e巴士線路司機。他說:“一般四五個司機負責一條(e巴士)線路,每人一個月開五六天,每天早晚兩個來回,一天大概開六七個小時。空休時間還有5天左右,休息能得到保障,收入也能提高。”
劉永謙2011年開始在東部公交工作,他說,雖然這些年每年都漲工資,但每次漲幅都很小。“這種漲幅肯定不行,都跟不上深圳平均工資漲幅。”“有了e巴士后,相當于給我們漲薪了。”
實際上,薪酬水平偏低,一直是公交企業員工流失的主因。東部公交在開展e巴士這項新業務的時候,就在考慮通過該業務給員工帶來新收入,因此,專門設置了內部兼職這種用工模式。
賈濤告訴記者,東部公交目前有7400多名駕駛員,大概有三分之一在內部兼職做e巴士的駕駛員。
實際上,不止駕駛員,由于東部公交全面采用純電動車,場站里的充電工也是內部兼職崗位,員工經過電動車廠商培訓合格后就可以申請兼職。此外,e巴士運營中心人員也是在內部選拔。賈濤說:“這樣既保證了所選拔人員對公司現有線網布局、線路運營管理的熟知程度,又為公司員工提供了更多的晉升機會。”
賈濤告訴記者,e巴士對兼職員工有較高要求,只有表現優異、符合條件才可申請,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爭優的積極性,促進了公司人力管理水平的提高。“采取內部員工兼職,一方面解決了薪酬不高招工難問題;另一方面相當于花一份(五險一金)成本,讓部分員工干了兩份活。這樣,既控制了企業運營成本,又提高了員工收入,還消除了員工為增加收入在外兼職開車的安全風險。”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匹配乘客的出行需求,e巴士采取預約模式,上車刷卡前要出示預約信息,沒有預約無法乘坐。賈濤說:“預約制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根據預約信息變化對車輛進行調配,以更貼合乘客的出行需求,提高載客率。”
由于采取用戶發起需求,需求達到一定量才會開通線路的模式,e巴士上座率高達75%,部分線路火爆到開通預約當天票就被搶光了。蔣莉說:“我都是提前一周預約,晚了就沒位置了。”劉永謙也說:“早上那趟,大家上班時間差不多,肯定都坐滿,沒有空座。晚上這趟,下班時間不一樣,會有少量空座,臨時預約可能能坐上。”
公交公司:擁抱互聯網 提升企業經營能力
近年來,軌道交通持續發力,客運量穩步增長,給常規公交企業的經營帶來一定挑戰。同時,受制于薪酬水平,公交企業存在駕駛員隊伍不穩定隱患。
“我們必須得創新經營模式,主動轉型升級。”賈濤說,公交行業提供的出行服務主要是基礎性公交服務,已可以較好地服務被動出行者(沒有能力轉向個體交通的中低收入群體和老年人),但對選擇出行者(相對被動出行者)吸引力仍不足。要持續提高公交吸引力,就要在細分公交行業出行市場的基礎上提供高品質輔助公交服務,吸引特定出行市場出行人群。
e巴士項目主要針對的就是通勤客流這一細分市場。與城市常規公共交通相比,e巴士網約公交具有以下特色:分析需求,定制線路;預約出行,一人一座;隨手購票,隨時購票;安全可靠,經濟舒適;智能調度,站少快捷;集約共享,節能環保。
實際上,在東部公交進入網約公交領域之前,深圳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多家以互聯網公司為經營主體的網約巴士。“互聯網公司提供的網約巴士缺乏嚴格監管,對于市民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賈濤說,“我們覺得,公交企業只要擁抱互聯網技術,做網約公交其實更有優勢。我們所有網約公交線路都在交通管理部門備案,接受政府監管,同時也和常規公交線路一樣享受政府補貼,實行公交票價。”
2015年,東部公交開始布局“互聯網+新能源+常規公交”的e巴士網約公交市場:一是通過“混合租賃”模式,以先用車后付費的方式盤活現金流,在國家及深圳市有關新能源財政補貼政策保持不變的前提下,購置了一批純電動客車用于開拓網約公交市場;二是委托機構開展了包括乘客端、司機端和后臺管理端的e巴士平臺建設,開發包括手機客戶端APP、后臺管理系統和微信公眾號在內的e巴士品質公交網絡平臺;三是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創新,采取內部員工兼職的方式,解決勞動力和勞動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