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下午,邵陽縣塘渡口鎮第四完小興趣課堂上,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別開展武術、籃球、手工制作、繪畫等練習。這是該縣落實“雙減”政策、扎實做好“后半篇文章”的一個場景。
去年下學期以來,邵陽縣全面落實“雙減”(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取得階段性成效,學生作業負擔全部按政策執行到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由原來200余家壓減到13家。
該縣積極探索做好“雙減”后半篇文章,開設特色課程、拓展課后活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在每天下午最后一節課,邵陽縣各中小學開設了國畫、剪紙、手勢操、舞蹈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為了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各校因校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后文體活動,并將傳統武術、踩高蹺等趣味體育項目引入校園。同時,讓“農耕課堂”進校園,由班主任帶領學生,利用閑置土地種植各自喜愛的蔬菜,成熟時再由各班賣給學校食堂,將收入用作班費。全縣各學校還成立了196個學生活動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開展科學調查與社會體驗等活動。
“雙減”減輕了學生負擔,但也引來對學生學業成績下滑的擔憂。為此,邵陽縣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上做文章,促進“雙減”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采取“一對一”結隊幫扶的辦法,即由專職教研員、優秀教師和市縣骨干教師、學校學科教研組長結隊幫扶青年教師,幫助全縣500多名青年教師成長。開展教學比賽觀摩,近一年來,已開展32個科目的教學比賽,共有474名教師參加,1422名教師現場觀摩。還在縣、鄉二級建設23個學科工作室,培養學科骨干教師。(記者 張佳偉 通訊員 曾絲絲 康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