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5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環比上漲0.4%。4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8.0%,環比上漲0.6%。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4月,受國內疫情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CPI溫和上漲。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保供穩價決策部署,PPI環比和同比漲幅均有所回落。
CPI溫和上漲
4月,CPI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2.1%。
分類別看,4月,食品煙酒類價格同比上漲1.9%,影響CPI上漲約0.54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19個百分點。
“食品價格受豬肉價格觸底回升和疫情影響環比上漲0.9%。4月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5%,呈現低位反彈,主因前期豬肉產能調整滯后效果顯現,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也穩定了豬價,從大周期看底部已現。保供穩價與天氣晴好因素推動菜價下跌,對沖了一部分豬肉漲價壓力。不過局部地區疫情引發供應受阻和囤貨需求增加,導致鮮果、雞蛋、糧食、食用油等價格上漲。”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中國商報記者分析,鮮菜和鮮蛋的價格上漲多少和供應鏈和物流有關,區域性特征明顯,這些價格上漲應該不會有持續性,4月環比鮮菜價格也有所下降,說明當前區域性供應鏈、物流狀況已有所改善,隨著夏季蔬菜品種和供應的增加,料食品價格上漲將呈現穩定趨勢。
其他七大類價格同比均上漲。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6.5%、2.0%和1.7%,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均上漲1.2%,醫療保健、衣著價格分別上漲0.7%和0.5%。
“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從結構看呈現冷熱不均。”應習文表示,從漲價因素方面,受國際能源價格傳導影響,4月交通工具燃料價格環比上漲2.7%,不過漲幅已經趨緩。受上游PPI價格傳導、供應鏈受阻與疫情影響生產的等因素影響,家用生活物品環比上漲0.4%。此外,五一假期因素推升旅游價格環比上漲1%,疫情因素推動中藥價格環比上漲0.3%。跌價因素方面看,疫情引發的整體需求低迷是主要表現,包括房租環比下跌0.2%,耐用消費品如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分別環比下跌0.1%與0.3%。
據測算,在4月2.1%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7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4個百分點。
PPI漲幅回落
4月PPI環比和同比漲幅均有所回落,從環比看,PPI上漲0.6%,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從同比看,PPI上漲8.0%,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4月,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保供穩價決策部署,PPI環比和同比漲幅均有所回落。”董莉娟表示。
分類別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3%,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7.78個百分點。其中,采掘工業價格上漲38.3%,原材料工業價格上漲17.4%,加工工業價格上漲4.8%。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0%,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6%,衣著價格上漲0.7%,一般日用品價格上漲1.8%,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0.1%。
應習文表示,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保持高位影響,PPI繼續保持環比上漲。生產資料環比上漲0.8%,采掘和原材料價格分別環比上漲2%和1.4%。從行業看,上游煤炭、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類漲幅明顯,中游化工化纖、金屬制品漲幅居中。生活資料環比上漲0.2%,食品與一般日用品分別環比上漲0.4%和0.2%,表明PPI向下游傳導效應已有所增強,從行業看主要是農副食品、酒類和紡織業有所上漲。
據測算,在4月8%的P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5.9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2.1個百分點。
穩物價目標再強化
4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穩中有降,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記者表示,4月核心CPI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居民消費需求的抑制作用較強。往后看,隨著疫情形勢轉好,預計未來服務業將溫和修復,加之“六穩”“六保”等政策的進一步加碼,核心CPI反彈可期,不過疫情擾動和低收入群體恢復偏慢或制約其回升幅度。
盤和林表示,從同比看,當前合理通脹率水平在2%-3%,基本上和我國利率水平持平,這說明我國當前經濟處在穩健水平,通脹率處溫和水平。“在全球大宗商品和歐美國家高通脹的情況下維持了合理通脹水平,的確難能可貴,說明我國的貨幣政策處在合理、理性區間。綜合看,當前通脹率水平較為合理,經濟穩健為我國經濟政策騰出了時間和空間。”
穩物價目標再被強化。央行近日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支持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促進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報告強調穩物價等,反映出未來總量政策大幅寬松或更趨謹慎,結構性政策加力繼續擔當主綱。”伍超明說。應習文則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結構性貨幣政策和疏通利率傳導機制顯得更為重要。貨幣政策只是輔助,目前核心任務依舊是撲滅疫情和保障供應。
未來物價走勢如何?“5月CPI同比增長2.1%左右,PPI約增長6.7%左右。”伍超明預計,一方面,豬肉上行周期啟動、國內疫情拐點已現、PPI向CPI傳導增強,都將對CPI中樞形成支撐,但疫情擾動難消、居民消費需求整體偏弱、油價傳導效應有限,CPI反彈幅度溫和。另一方面,二季度基建發力等對國內定價商品形成向上支撐,二季度PPI新漲價因素仍將繼續回升。但受翹尾因素大幅回落影響,未來PPI同比增速將延續回落態勢,只是回落速度偏慢。
對于物價整體表現,未來有哪些方面需要重點關注?應習文表示,一是豬肉價格進入回升周期后,過去一年來對CPI的壓制作用會明顯削弱,在外部輸入性壓力下通脹中樞大概率整體回升;二是上游價格上漲壓力的向下傳導速度在加快,PPI中一般日用品和食品已環比上升,CPI中的制造業產品價格也在走強;三是疫情引發的囤貨需求增加對價格形成暫時沖擊,而局部工業停產、供應鏈受阻問題可能在未來會影響部分供給。(秦楚翹 記者 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