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樂高
編輯|閆如意
(資料圖片)
本屆世界杯賽程已經接近尾聲,幾家歡喜幾家愁。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場耗資2200億美元的體壇盛會都已經給卡塔爾帶來了空前絕后的關注度。
懂球的看球,不懂球的忙著看有錢人,從綠茵場到互聯網,一派熱鬧。
“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演員金晨的一張cos照更是把這個話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卡塔爾能有這么大的“鈔”能力,王太后謝赫·莫扎功不可沒。
在本屆世界杯開幕式上,63歲的莫扎太后身穿卡塔爾國旗同色的Prada高定禮服,烈焰紅唇,霸氣十足。
她曾被譽為“保守的阿拉伯世界從未見過的王妃”,是《福布斯》評選出的“全球最有權勢的100位女人”之一。
有人說她是“卡塔爾甄嬛”,但拿甄嬛跟莫扎比,屬于是拉低后者的格局了。
甄嬛再狠,一句“后宮不得干政”還是把她的聰明才智壓在了妃嬪的斗爭里,莫扎卻是實打實地扛起了卡塔爾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大權。
作為塔卡爾王室權力游戲的贏家,莫扎是幸運的;
然而在她的隔岸,卻有無數人墜入了慘痛黑暗的深淵。
荊棘之路:從罪臣之女到權力之巔
莫扎的身世從一開始便和卡塔爾的興衰牽絆在了一起。
1971年,被英國“保護”了半個多世紀的卡塔爾終于獲得獨立。
此時的卡塔爾已經勘探出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當時的統治者是依靠政變上位的哈利法,他企圖讓王族獨占資源,激起了其他部族強烈的反對。
謝赫·莫扎的父親納賽爾·本·阿卜杜拉是卡塔爾的一個部落領袖,是態度最激烈的反對者之一。得罪哈利法之后,他被關押流放到科威特,年僅5歲的莫扎成為了囚犯之女,隨父親被流放海外。
莫扎在科威特度過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直到15歲時,她和家人才被允許回到卡塔爾。
盡管條件艱苦,但在母親的堅持下,莫扎一直沒有放棄學業;高中畢業后,她如愿考上了卡塔爾大學社會學系。
很快,成績優異的莫扎就成了學校里飽受爭議的風云人物。
叛逆的她拒絕按傳統用頭巾和長袍把自己裹起來,反而用大方得體的服飾,展示出窈窕的身材和美貌。
獨特的作風使她在衣著保守的女同學中格外搶眼,追求者紛至沓來,其中就包括卡塔爾王子哈馬德。
哈馬德和莫扎兩情相悅,但莫扎嫁給他時,卻受到了諸多不公正的待遇。
公公哈利法不肯接受這個罪臣的女兒,結婚那天,他要求莫扎的任何家人不得出現在婚禮上;卡塔爾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度,當時哈馬德已經有一位正妻,哈利法只允許這位正妻以“母親”的角色送莫扎出嫁。
盡管受到百般刁難,但莫扎都選擇隱忍,她默默蟄伏在王室,一邊生下子嗣,一邊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此時她在商業投資方面的天賦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卡塔爾是個環海小國,養珠業一直是卡塔爾的傳統產業,品質高級的珍珠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那些品質較低的珍珠則無人問津。
莫扎反其道而行之,她將目光鎖定在那些被富貴人家瞧不上的顆粒小、成色差的珍珠上,收購它們來加工表鏈及一些價格低廉的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投放到市場后,立刻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莫扎靠此迅速打開了珍珠加工和銷售領域,為卡塔爾的珍珠業開辟了一條新的商機。
機敏靈活的商業手段使丈夫哈馬德對這位妻子更加欣賞和佩服,他對于莫扎的信任日勝一日。
1995年,時機到來,趁哈利法在瑞士度假時,莫扎慫恿哈馬德篡位奪權。
在這之前,哈馬德已經把嫡系安排到政府的重要位子上,并且秘密把持了軍權。
遠在千里之外度假的哈利法,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接到了讓他立刻退位的消息。
雖然他氣急敗壞,但鞭長莫及。再加上哈馬德不僅不允許他回國,還凍結了他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財產。
事已至此,哈利法只能任其所為。
而哈馬德成為卡塔爾的統治者后,第一件事就是釋放了莫扎的父親。
36歲的這一年,莫扎終于救出了自己的父親。
新的時代來臨了。沒有了哈利法的制約,莫扎夫妻倆放開手腳,開始了對卡塔爾大刀闊斧的改革。
莫扎王妃在接受半島電視臺采訪時曾說,想讓卡塔爾的孩子在本國就能上最好的大學,她也一直在為此努力。
她不但成立了教育科學發展基金,還興建教育城,吸引了多所美國名校在此建立分校。
為了讓年輕一代都有機會讀書,她協助哈馬德上位之后第一時間就推行了全民免費教育的政策。還會為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留學深造機會,并發放獎學金。
但莫扎最重要的成就,還在于她建議哈馬德對國內的經濟結構進行改革,大力發展其他產業,以此來降低卡塔爾對于油氣資源的依賴。
她成立了王室首個私人投資集團,并親任總裁。而這個集團,就是現在已經全球聞名的卡塔爾投資集團。
房地產、藝術品、奢侈品、球隊、航空公司、百貨公司、奧運村……集團的投資項目幾乎無所不包,而卡塔爾王室的財富也如滾雪球一般增長。
英國房產報《Property Week》的報道稱,“卡塔爾投資集團擁有的物業數量超過了政府機構(如倫敦 交通局、鐵路網),甚至是超過了英國女王?!?/p>
哈馬德有很多兒子,但他最終將王儲的位置留給了他與莫扎的兒子。并在2013年退位,讓莫扎的兒子塔米姆繼任。
莫扎的身份也從王后上升到了實際掌權的王太后,舉國之重,皆在一身。
莫扎的人生是強悍的,從罪臣之女到權力之巔,她一刻都沒有松懈過,雖然身在富貴王室,卻始終保持著鷹隼一般的機警和戰斗力。
或許是因為從小經歷政治風波,她對于權力的波詭云譎有著更為敏銳的認知,“王妃”對于她來說只是用來撬動更大資源的頭銜,而不是一把含在嘴里的金湯匙。
人們把莫扎的故事當作一個傳奇,口口相傳她創造的權力的奇跡。
逆風翻盤的莫扎的確是一個奇跡,但這樣的奇跡也只有一個。
卡塔爾王妃夢,是時候醒了
看遍整個卡塔爾王室,年輕貌美的女孩無數,她們都沒能成為莫扎。
對于王室來說,最不缺的就是金錢和年輕貌美的玩物。即使是王妃,也不過是一個可以隨時被拋棄的附屬品。
憧憬著嫁入王室成為王妃,從此過上“一勞永逸”的生活,實在是天真。
比莫扎年輕18歲的卡西婭王妃,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卡西婭是波蘭裔美國人,19歲在巴黎留學的時候時認識了大自己28歲的卡塔爾王子阿卜杜拉齊茲,后者是莫扎丈夫哈馬德同父異母的哥哥。
那時,這位王子試圖奪取王位不成,只能長期隱居巴黎。
雖然“落難”巴黎,但阿卜杜拉齊茲在巴黎依然有一座約5000平方米的宮殿,還有三十多位貼身仆人,豪車超過300輛。
名包、珠寶,各種奢侈品,只要是卡西婭想要的,阿卜杜拉齊茲有求必應,出手極盡闊綽。
面對富裕中東王子的愛情攻勢,卡西婭完全昏了頭,盡管兩人相差二十八歲,她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從大學退學,并改信伊斯蘭教。
青春、信仰、知識,她放棄人生最寶貴的一切,只為奔赴王子以愛為名的牢籠;而王子付出的,只不過是銀行卡上的零頭。
成為王妃的卡西婭的生活并不幸福,她失去所有社交,外出還要嚴守宵禁時間,打扮必須穿傳統伊斯蘭女性服飾。
2007年,實在受不了這種生活的卡西婭,跟丈夫離婚,搬到西班牙居住。
可是噩夢才剛剛開始。
在一次和大女兒談話中,卡西婭無比驚恐地得知,前夫竟一直對親生女兒進行猥褻,甚至強迫女兒同他睡在一張床上。
此外,前夫還一直在用金錢來威脅兩個雙胞胎女兒(老大和老二,17歲),當她們表示要同卡西婭在一起生活后,擁有億萬身家的卡塔爾王子便開始惡意拖欠贍養費,不再理睬兩個孩子,甚至還有軟禁虐待的行為。
而對于還沒有獨立思想的小女兒,他則有求必應,一昧地溺愛縱容,把她泡在金錢的蜜罐里,從不教養,以至于小女兒學業一團糟。
憤怒的卡西婭將前夫告上法庭,然而阿卜杜拉齊茲作為卡塔爾王子,享有外交豁免權,對他的調查很難進行。
卡西婭與阿卜杜拉齊茲離婚后,兩人一直在爭奪三個女兒的撫養權,如果不出意外,這場拉鋸了15年的撫養權糾紛案會在今年下半年了結。
但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就在官司即將接近尾聲時,卡西婭卻突然死亡了。
媒體《巴黎人報》援引警方消息稱,尸體沒有任何暴力跡象,目前尸檢結果還未出來,初步懷疑是吸毒過量。
而卡西婭的親友們則表示反對,卡西婭對毒品一直持堅決抵制態度,是絕對不可能碰那種東西的。
然而最終,所有的懷疑和抗議都不了了之。
一個曾經鮮活、美麗的女人,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湮滅在了黑暗中。
卡西婭曾在最后的采訪中說過,如果當初沒有嫁入皇室的話,她可能完成了學業,在工作中奮斗,過著自由而簡單的生活。
在這場用金玉貨賂堆積的王妃夢里,年輕的卡西婭成了王室權利下的犧牲品。
害死她的,是少女時代無知的美夢,更是塔卡爾王室成員的冷血、殘忍和自私。
卡西婭不是第一個王室的獻祭品,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2017年,為了救九個被綁架的王室成員,卡塔爾花費了10億美元,逼迫四座城市的平民進行遷移,結果在遷移過程中發生汽車爆炸,有126人在這次爆炸中喪生,其中還包括68名兒童。
有多少不幸的家庭因此痛不欲生,分崩離析。
而造成這場慘劇的原因僅僅只是一群不安分的卡塔爾王室成員,不顧警告,跑去伊拉克危險地區舉行獵鷹聚會。
翻云覆雨、揮金如土又神秘莫測的王室,總引誘著人們對它產生無盡的幻想。
但卡塔爾王權最基礎的邏輯是: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有權重不同的價碼。
生為平民,就注定要為王室奉獻一切;
生為女性,就天然被剝奪權利,甚至在旅行、結婚、生育上,都沒有獨立的決策權。
人們總愛幻想自己是被整個國家傾力供養、舉手投足牽動國家命運的王權貴族。
可實際上,我們都是為了救9個王室成員而被犧牲的萬千平民。
永遠不要對卡塔爾王室存有溫情的幻想。
永遠不要做金絲雀式的王妃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