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張文中,要再戰一回。
(資料圖片)
12月7日,多點Dmall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這位零售界大咖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在更多人眼中,多點Dmall似乎只是零售市場混戰下的一個O2O購物軟件。但張文中稱之為“二次創業”。官方介紹里,這家企業為本地零售業提供了基于云、端到端的SaaS平臺,“讓傳統零售企業在數字化時代活得更好”。
張文中入獄的七年間,恰恰是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黃金期,也是互聯網改變零售業態的時期,電商的發展,一方面豐富了消費者購物的體驗,另一方面也對實體零售企業帶來不小的沖擊。
“零售就是高科技”,這是張文中在入獄前就曾經提出過的論斷。依托物美+多點這一模式,物美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
但B端運營上,該公司的主要營收還是依賴物美系。新零售專家鮑躍忠稱:“很多企業用過多點,但這幾年基本都不用了。不用的原因是什么,肯定是用的不好,不管用。”
面對起落,張文中或許早有平常心;但對企業來說,每一次浮動,都暗示著行業的走向。
被時代錯過的互聯網大佬
張文中的人生,分為入獄前和出獄后。
入獄前,他曾以20億元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第152位,一手創辦的企業被外界比作“明日沃爾瑪”;出獄后,世界完全改變,中國互聯網行業高歌猛進,江湖上都是馬云、劉強東等新一輩創業者的傳說。
張文中曾在2021年接受俞敏洪的專訪。在俞敏洪眼中,張文中是“學霸”“謙謙君子”“一帆風順”。“從他的智商、理解力,他抓住機遇的能力,物美一干就成功了,很有商業頭腦,所以他進去(監獄),對他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張文中的創業顯得比現在的創業者要順利許多,物美創辦第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1億,實現盈虧平衡,并有了兩千萬的現金流;2002年,年銷售額達50億人民幣,納稅超1億元,在全國零售連鎖業排名12;2003年,物美成為“中國流通民營企業在港上市第一股”。
磨難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2006年,和登上胡潤百富榜同年,張文中毫無準備地撞上大坎。他因卷入北京原副市長劉志華案而被指控犯詐騙罪、單位行賄罪以及挪用資金罪,被中紀委調查。2009年3月,雖經撤銷了一審判決的部分量刑,但張文中依然被認定犯有詐騙罪,各項罪刑并罰最終獲刑12年,被處罰金50萬元。
圖為俞敏洪專訪張文中節目截圖。對于冤案,張文中表示要用畢生精力去糾正這樣一件錯的事。
據媒體報道,那時的張文中,正在與花旗集團敲定8600萬美元的股份配售協議,同時也在與江蘇時代超市協定并購計劃。這一切,都隨著入獄戛然而止,“很冤枉,也很無助”。直到2018年張文中最終被改判無罪。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幾個月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行業,何況七年。
團隊失去主心骨,物美只能旁觀變局,無能為力。2006年張文中入獄前,物美已發展出567家店鋪,被業內視為本土最具潛力的零售公司之一。等到2015年,公司經營的大型超市只剩168家,不久就從港股退市。
“我弟弟張斌帶領物美團隊苦苦支撐,企業才沒有垮掉,但失去了重大發展機遇。”張文中后來這樣形容那段“割裂”的時光,“當你走出牢籠的那一刻,如果你不能和過去告別,不斷怨恨,那你就永遠留在牢房里了。”
出獄后的張文中,逐漸找回了曾經的狀態,再次啟動收購大計。2018年4月,收購樂天瑪特,同年接手168家鄰家便利店;2019年6月,收購重慶商社,同年收購麥德龍中國。
雖然有過七年的牢獄經歷,但張文中很早就已經摸過互聯網的“脈搏”。
1999年,網商世界電子商務公司成立,這是他在物美之外的新嘗試。這一年,百度和阿里成立、QQ正式上線、招商銀行推出了網上支付業務。張文中彼時計劃從零售企業著手,“向上”打通批發商、零售商等整個供應鏈,然后再到消費者。
可惜的是,關聯方們無法接受這樣的模式。那時的張文中,入局實在太早了。兩年后,在董事會一致建議下,“網商世界”結束經營。“這是一個壯烈的實驗”“看來我缺乏馬云那種堅定不移的斗志”。
營收仰仗“物美系”
如今物美超市內,收銀區的工作人員可能還會手把手幫助顧客下載多點APP。超市入口處,或許還能聽到“在多點APP下單,享受更多商品優惠”的宣傳。
在大部分消費者心中,多點Dmall只是物美超市的“線上版”。他們不了解這家公司以及張文中的籌謀。
多點Dmall可以看作這位企業家多年后的一種回歸。
創業之初,張文中的目標并非超市,而是開發了一套零售管理信息系統:能“一筆一筆(交易)記錄在案”“POS機是前端,后端還有軟件系統來支持它。我們希望它能夠形成一個標準化產品,賣給所有企業“。
可惜,產品沒有好銷路,團隊只好選擇在北京開辦一家名為“物美”的示范店,以此證明產品的實力。
“平時我是一個連商店都懶得逛的人,本來對零售業也沒有任何想法,從來沒有想到要做零售業。”早年間創業時,張文中曾這樣表示,后來他更是公開調侃自己是“誤入歧途”。
2006年4月,北京某地的物美大賣場。
痛點是在實踐中發現的。重獲自由的張文中,再次帶領物美直面市場。改造中他發現,不只物美,整個傳統零售業都需要脫胎換骨的改造。
2015年,多點Dmall成立,計劃借SaaS操作系統,幫助傳統零售企業實現徹底的數字化轉型;2017年,與中百集團達成合作,多點Dmall正式走出物美的“溫室”,開始“多點聯盟”。
招股書顯示,多點Dmall目前已形成由零售核心服務云、電子商務服務云、營銷及廣告服務云三大板塊組成的零售云解決方案。2019年到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2.65億元、4.87億元和10.45億元。
其中,零售核心服務云是為零售商提供端到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包括Dmall OS系統及AIoT解決方案;電商服務云則是幫助零售商建立及經營其自己的線上商城,并將其與Dmall市場上的消費者連接起來;而營銷及廣告服務云是指通過多點移動應用程序、小程序為品牌商及零售商提供營銷工具,并通過合作門店的廣告位提供線下廣告服務。
多點Dmall的零售云解決方案 圖源:招股書
通俗點來說,多點Dmall一是要給傳統零售商做升級,通過互聯網技術提升他們的店內管理效率,二是通過提供完整的電商能力,使企業們具備線上運營的能力。
關于客戶,外界對多點Dmall的質疑很多。招股書顯示,2019年到2022年9月,客戶數量從69家持續增長到了458家,但同期來自于“物美系”(包括物美集團、麥德龍中國實體、銀川新華集團、重慶百貨集團)的收入占比高達67.9%、66.6%、67.9%、73.3%。
正如其招股書中所寫:“失去一名或多名主要客戶,未能與一名或多名主要客戶續簽協議,或未能擴展客戶群,均可對我們的經營業績及推廣我們服務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盡管收入上升,四年來公司依然持續虧損。2019年初到2022年9月底,多點Dmall分別產生虧損8.30億元、10.90億元、18.25億元及4.81億元,累計超過40億元。
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一個產品如果能解決問題,那它就有價值,就可能盈利。如果解決不了問題,還盲目燒錢,那肯定就會虧損。
《鳳凰WEEKLY財經》曾試圖聯系多點Dmall公司,但對方以不方便為由,婉拒了采訪。
除了國內,多點Dmall也將目光放眼海外。
某招聘平臺上,多點Dmall共發布75個崗位,其中與海外有關的崗位共7個,包括項目經理、大數據產品經理、TMS/WMS工程師等,薪資水平從12K×13薪到35K×13薪不等。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資,部分將用于海外擴張,如擴充海外業務開發團隊、創建適合海外市場應用程序或模塊、招聘具有海外經驗的執行專家等。
多點Dmall的未來,在于大廠嗎?
隨著多點Dmall IPO進程的推進,零售業的格局再次被各方探討。
有人認為,這家公司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互聯網巨頭們的動向。
手握巨大流量池,巨頭們財大氣粗。互聯網公司這些年,自上而下,利用傳統零售實現流量變現。阿里耗資400多億收購高鑫零售,大潤發線上線下進行數字化改造;京東推出京東到家,降低門檻,很快實現商家規模化。此外,兩家公司還做著新的嘗試,如盒馬生鮮、京東七鮮等。
在張文中眼里,多點Dmall和阿里即時零售并非“你死我活”的關系。“阿里更全面”;多點Dmall是“改舊城”,阿里盒馬是“建新城”,多點Dmall和當下零售企業結合,幫助他們以更少的代價實現數字化。盒馬嘗試了不同模式的店面,引領著行業的發展發向。
此外,多點Dmall與京東到家也被比對。有媒體認為,二者的本質不同在于互聯網平臺的思路和傳統零售人的思路。一個為線下帶來更多的流量,一個則基于傳統零售的切身痛點,從門店后端的數字化改造入手。
圖為多點Small零售核心服務云解決方案中,智能補貨模塊的說明 圖源:招股書
“多點Dmall在跟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競爭中,沒有顯著優勢,未來或將面臨殘酷挑戰。”天使投資人、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這樣表示。
不同于上述觀點,鮑躍忠認為,探討多點Dmall的未來,視野應拓寬到整個零售業。
“和大廠小廠沒關系,大廠做零售也照樣虧,關鍵在于誰有能力解決問題。”“現在看來,多點Dmall,以及其他一些做SaaS的企業,沒有解決零售企業的困境,也不是整體行業轉型的方向。”
“在消費升級的主旋律下,最近越來越統一的觀點是,零售企業轉型,需要解決的是商品力的問題。原先超市的很多商品,不能適應現在人的需求。”
零售業混戰,不到最后一刻,很難知道誰會勝出。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切口和戰略。
可以確定的是,零售業正在變革,張文中不曾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