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2年第四屆黑龍江大米節稻米品評品鑒終評結果揭曉,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種植的大米品種“佳香7號”在此次評選中喜獲銅獎。
建三江分公司,地處烏蘇里江、松花江、黑龍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寒地水稻世界最東部種植基地,以盛產綠色優質水稻而聞名,故有“東方第一稻”之稱。
建三江地區三江環繞,七河競流,青山屏護,綠澤滋潤,15個農場集中連片種植1208萬畝寒地粳稻,被稱為“中國綠色米都”。建三江分公司得益于高緯度、高寒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晝夜溫差大,日照時數長,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優越的氣候條件,使大米營養豐富,有光澤,口感好,米飯冷卻后不回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近年來,為更好地提高建三江大米的市場化率,做大做強做響“中國綠色米都”這一標志性品牌,建三江分公司與中國農大、哈工大、上海聯適等知名高校、企業在品種選育、智慧農業、黑土保護等方面開展合作,依托華中農大院士工作站、八一農大水稻產業創新研究院、東農—建三江寒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等科研平臺,強化科技創新支撐,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農業發展方式逐漸從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建三江分公司采取“鰍稻共作”、“蟹稻共生”的生態種植模式,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一地兩用,一地雙收”的目的,穩糧提質增收成效明顯。
建三江分公司厚植科技底色,強化“種養加”與“種加銷”相結合。通過深施肥、測土配方施肥、輪作休耕等方式,進一步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走出一條科學合理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2022年,建三江分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墾川香-龍墾2021、綏粳18、龍粳57等優特水稻品種種植140萬畝;示范蟹、蝦、鰍稻田綜合種養3萬畝;全口徑有機認證19.9萬畝。同時通過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監管,規范農業生產過程,新增全國原料標準化(水稻)生產基地種植面積365萬畝,總面積達824.5萬畝,實現了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質量可追溯。
建三江因水而興,因稻而富,因米享譽。未來,建三江分公司將繼續依托生態環境、土壤環境、生產標準、科技創新、農機裝備、水利設施等優勢加快建三江稻米產業發展。通過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品質,做強、做大、做響“建三江品牌”,實現水稻生產從“賣大米”到“賣品牌”的轉變,讓中國人的飯碗里裝滿更多優質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