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間,長沙銀行發布2021年年報,向市場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21年,長沙銀行營收凈利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資產總額達7961.5億元。
《財經天下》周刊注意到,在業績大幅增長的背后,長沙銀行的凈息差和凈利差等盈利能力相關指標卻出現連年下滑的趨勢,未來盈利能力或存隱憂;與此同時,該行資本充足率三項數據更是統統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除此之外,長沙銀行的股權結構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前十大股東中有過半股東存在存在股權質押或凍結的情況。
業績增速重回兩位數,盈利能力存隱憂
2021年,長沙銀行業績實現大幅增長,全年營業收入208.67億元,同比增長15.7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04億元,同比增長18.09%;截至2021年末,長沙銀行資產總額7961.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05%。
《財經天下》周刊注意到,去年業績的大幅增長或正是建立在上年較低的增速之上,數據顯示,2020年長沙銀行營收凈利的增長率雙雙從兩位數降至個位數。
從業績來看,長沙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率波動較大。2017年至2020年,該行營收分別為121.28億元、139.41億元、170.17億元、180.22億元,增速分別為20.79%、14.95%、22.07%、5.91%。
從利潤來看,近年來,長沙銀行的凈利潤保持增長, 2017年-2020年,其凈利潤分別為39.31億元、44.79億元、50.8億元、53.38億元;但增長速度卻是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23.22%一路降至2020年的5.08%,累計下滑18.14%。
事實上,長沙銀行的盈利能力已經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
(年報數據)
在其年報盈利能力指標一欄中,2021年,長沙銀行的7個相關指標僅有總資產收益率實現0.03個百分點的微弱增長,其余全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更是全都一路下滑。
其中,長沙銀行去年凈息差為2.40%,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凈利差為2.48%,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
對此,長沙銀行解釋稱,一方面是,LPR定價機制持續推進,貸款平均利率呈下降趨勢,同時該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科技創新、綠色低碳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息資產平均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而付息負債平均利率較去年略有上升。年報顯示,2021年,該行生息資產平均利率為4.85%,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計息負債平均利率為2.37%,同比上升0.02個百分點。
而長沙銀行去年業績能夠實現大幅增長,則主要依賴于生息資產規模擴大帶來的利息收入的增長,以及投資凈收益和資產處置收益增加。2021年,該行實現利息收入325.81億元,同比增長11.50%;實現非利息凈收入47.56億元,同比增長55.37%。
資本充足率難追同業,股權結構暗藏風險
快速增長的業績之下,長沙銀行的資產質量或暗存隱憂。數據顯示,2021年末,長沙銀行貸款總額3696.15億元,不良貸款余額44.23億元,同比增長16%,不良貸款率為1.20%,較上年末微降0.01個百分點;同時,該行逾期貸款進一步擴大至65.90億元,逾期貸款占比1.78%,較上年末上升0.13個百分點。
此外,長沙銀行在資本充足率方面也同樣不容樂觀。2021年,該行非公開發行普通股6億股,發行二級資本債20億元,以補充資本缺口,但其相關指標較同業卻仍有待提升。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依次為9.69%、10.90%、13.66%。而據銀保監會披露,202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8%、12.35%、15.13%。相比之下,長沙銀行的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標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仍舊面臨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長沙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有一半的股東均存在股權質押或凍結的情況,分別為第三大股東湖南友誼阿波羅商業、第四大股東湖南興業投資、第六大股東長沙房產、第七大股東湖南新華聯建設、第八大股東長沙通程實業,五家公司質押及凍結股份合計約4.08億股,占銀行總股本的10.14%。
其中,第七大股東新華聯建設所持全部長沙銀行股份均處于質押狀態,同時另有2589.86萬股份被司法凍結;而第四大股東興業投資更是在不久前不惜違反減持承諾,低于發行價減持長沙銀行400萬股股份。
股價方面,長沙銀行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并不理想,上市不久就跌破7.99元發行價,隨后股價跌宕起伏,甚至多次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截至4月29日收盤,長沙銀行報收7.43元/股,總市值298.8億元,較最高價縮水216.79億元。(史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