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而歷年來不斷增加的財政補貼,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面對這種困境,楊燕綏帶領的課題組建議,首先在政策上要夯實基礎養老金。如果保持2015年的發放水平,要夯實費基,可以在目前企業繳費率20%的基礎上降低10個點,個人繳納4個點,財政補貼4個點,按照每個點1395.6億,乘以4就是5000億左右。這樣,企業、個人、政府三家共同打造18個點的繳費率,企業繳費降了10個點后可以做大職業年金。基礎養老金只能保吃飯,還需要職業年金等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
楊燕綏認為,想做大職業年金就應該把存量用好,實現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和失能護理險互動發展。職工尤其是新入城的農村居民,可以用職業年金、住房公積金買首住房。首住房的貸款還完,住房公積金轉化為職業年金,封閉賬戶、投資運營。這樣一來職工未來可以得到相對豐厚的養老金。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從歐美等發達國家應對老齡化的經驗來看,完善和改革社會保障制度非常關鍵。大力建設多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需盡快落實。
2.2億老年人既是需要贍養的對象,也是具有消費能力和人力資本價值的主體。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認為,人的壽命延長影響整個社會的儲蓄和消費傾向,這是第二次人口紅利。如何通過對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關注,通過提高年輕人勞動生產率和老年勞動力參與率緩解養老金收支缺口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