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該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積極引導薄弱村發展經濟,實現“脫帽”。截止目前,該區在全市率先完成薄弱村轉化,52個薄弱村總收入914萬元,經營性收入38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0%和479%。
一是制度扶貧添動力。實施村級績效考核管理,對考核優秀的村集體給予一次性5萬元運行經費獎勵,對考核優秀的村主職干部給予年終獎金1.5系數獎勵,對考核等次低的村干部以通報批評、末位約談、扣減報酬等進行倒逼管理,形成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機制。
二是產業扶貧挖潛力。立足海洋資源優勢,探索發展紫菜、羊棲菜養殖海區統一管理、養民低償使用,村級合作社統一銷售、產品包裝等配套服務,為各養殖產業村增加年均收入9萬元。鼓勵村集體通過項目招商、土地入股等方式發展海島旅游項目,打造出漁家樂特色村、民宿產業村、旅游觀光村等特色產業,增加村級收益。今年累計推進81個項目建設,爭取區級集體經濟轉型補助資金260萬元。
三是金融扶貧解難題。通過區級農業發展公司擔保、貼息補助等政策,鼓勵銀行創新貸款模式助力漁農民創業創新。鼓勵村集體利用閑置資金創辦村級資金互助會,用于扶持漁農業漁業生產,為村集體增加年均利息收入達6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