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漣源市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統領,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為核心,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一、強化日常管理,確保工作質效。
一是在項目實施地建立現場指揮部,及時發現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確保各項目順利推進。二是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對項目資金會計資料及工程施工資料進行分檔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公開招投標和工程監理制。所有工程都嚴格按相關規范和合同質量要求進行管理,并在項目區實行了項目公示。三是按照集中連片、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的原則,以灌區或流域治理為主線,重視項目規劃和現場施工管理,嚴把材料和工藝關,打造了工程質量優、外觀形象好、群眾滿意的優良工程。
二、強化資金監管,確保政策落實。
一是堅持資金管理“三專制”。根據相關規定,對項目建設資金實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三專制”,確保資金報賬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和專款專用。二是推行資金使用“六控”制。深化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縣級報賬制,有效地實施“六控”報賬,即:不符合項目計劃要求和資金使用規定的,不予報賬;工程施工不實行合同制或招投標制的,不予報賬;對項目資金計劃不公示,沒有公示手續的,不予報賬;沒有中介審計機構出具審計報告的,不予報賬;驗收不合格的,不予報賬;違反財務制度,手續不全的,不予報賬。三是嚴格資金撥付評審制。嚴格按工程進度撥付工程款,每項工程結束后,都由審計部門進行決算審計,并以審計結果作為工程決算的依據,確保工程建設項目財務管理的合法化和規范化。
三、強化建后管理,確保發揮實效。
項目竣工后,組織專業人員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標準要求嚴格驗收。驗收合格后主動與當地鄉鎮、村組及時辦理移交管護手續,并委派專人監管,確保各項工程長久發揮效益。三年來,改造中低產田0.1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14萬畝,開挖疏浚田間渠道71.65公里,襯砌田間渠道73.26公里。項目區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93萬畝、除澇面積0.21萬畝,年節水量48萬多方。打造了湄江灌區、三甲、白馬等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區水的利用系數從治理前的0.45提高到治理后的0.85,從根本上解決了“多水、少水”和排灌兩難的問題,治理后的項目區糧食畝產提高15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