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在湖南臨武縣汾市鎮南福村寬闊的田野中,灌溉渠道流水嘩嘩,機耕道路筆直通入田間,便利的耕作條件,使該村 600余畝收了烤煙后插上的優質晚稻一片清綠,豐收在望。村支書陳抒松說,過去村里水利灌溉條件差,耕種效益低,如今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設施,村民責任田“身價”培增,孵出了“金娃娃”。
近年來,臨武縣著力創新農業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作為加快新型農業步伐、改變農村耕作條件,構建新型農業體系的關鍵性措施。6年內,該縣共投入農業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資金7463萬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15個,改造中低產水田4.22萬畝,修建袝砌渠道142.99公里,修建機耕路34.04公里;同時該縣投入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7161.67萬元,實施了臨武鴨、臨武香芋等13個農業產業化項目。通過項目設施,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的現代農業體系,使過去耕作條件差、收益低微的土地轉身變成了現代化優質田園;使許多規模化經營的種植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紛紛把資金投向項目區內,使這些農田變成了土地流轉,產業開發的“香餑餑”。
據悉,該縣通過農業開發項目實施,撬動了土地流轉市場,今年全縣流轉耕地4.7萬畝,流轉承包100畝以上的有261戶,500畝以上的有68戶。水東鎮深坪村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土質肥沃,水利條件優越,村民的土地孵出了“金寶寶”。優質稻種植大戶黃章文以高價流轉承包村里500余畝稻田,優越的耕種條件,使他種地優質稻獲得了畝產800公斤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