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不斷朝“綠富美”加速奔跑,靠的是什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是農業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是生態循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為繼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集聚、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浙江省財政自2016年起啟動實施創新強省農業科技(循環有機農業)示范試點項目,利用政策資金扶持引導,進一步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高端要素,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目標任務
通過試點項目建設,到2020年,農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生態景觀和自然風光保持良好,農業先進適用科技和循環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廣泛應用,具有當地特色的名特產品、民俗風情等農業文化資源得到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新型業態快速發展,全產業鏈布局更加合理,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體系初步建立,輻射帶動能力明顯提高,農民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建設重點
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立足當地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現狀,努力做強“一鎮一品”“一鎮一業”,進行一二三產業的合理布局,淘汰相對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積極探索形成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機制。
挖掘農業農村多種功能,努力提升鄉村生活品質。依托特色產業優勢,深入挖掘農業文化、旅游、休閑、養生等多種功能,著力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發展。
樹立科學發展理念,著力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種養業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大力發展循環有機農業,加快推進種養結合、農牧結合、農林結合等生態立體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加強農田綠化、美化建設,努力將農田打造成美麗的風景線,實現經濟與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組織實施
試點項目建設周期為三年。
試點縣(市、區)按照當地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目標、產業布局和鎮村規劃布局,原則上選擇包含2-3個村在內、優勢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開展試點項目建設。
保障措施
加大政策保障。對列入試點范圍的縣(市、區),省財政每個安排獎補資金5000萬元,分三年撥付。同時,試點縣(市、區)原則上要按照1:2比例放大,即地方財政及業主投入不少于1億元,其中26縣及海島地區等財力較為困難的地方按照1:1比例放大。
積極推進農業投融資機制創新,不斷拓寬資金渠道。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綜合運用貸款擔保、財政貼息、產業基金等政策,進一步挖掘農村資源資產資金的潛力,探索通過“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把閑置和低效利用的農村資源、資金優化用于試點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