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華市財政局積極打造互聯網下的智慧財政,不斷深化審批改革,優化服務供給,實現四個第一:2015年7月,在全省率先實現交通違法罰款接入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征繳,拉開全省非稅收入電子化改革序幕;當月,“政府采購超市”正式運行,開辟線上政府采購先河;同年9月,在全國率先實現會計從業資格證全程網上辦理、快遞送達;2016年春季,該市又將公辦學校教育收費納入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征繳,并在全省率先實現移動APP、支付寶、二維碼掃碼繳款等功能,實現了從“互聯網+財政”到“掌上互聯網+財政”的成功轉型。
一、突破程序的限制,縮短審批鏈,財政行政審批改革進入“快車道”。
近年來,我局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用互聯網手段再造行政審批流程,實現行政權力在線運行,有力推動了財政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是實現全省首家涉財服務事項窗口“一站式”受理。2013年,成立財政行政審批窗口,將原分散在各個業務處室的27項內部涉財服務事項統一到“窗口一站式受理”。去年,積極落實市政府行政審批“馬上就辦”的要求,著眼于辦事效率,實現整體增效36%、各環節提速1/3以上,辦理時限由工作日改為工作時大大縮短審批時間。今年1-10月,涉財服務事項窗口共辦理內部涉財服務事項2215件,平均每個工作日11件。
二是發出全國首本“網上申請快遞送達”會計從業資格證。目前,財政涉及的兩項行政許可事項(會計從業資格證審批和會計代理記賬機構執業資格審批)均已實現全程網上辦理。去年9月6日,我局行政審批窗口發出了全國第一本全程依托互聯網辦理的會計從業資格證,實現網上申請、受理、審核、送達的“零現場”審批。同年12月經過網上申報、現場核查、網上審批,會計代理記賬機構執業資格審批也實現了網上辦結,我局成為全國首個實現所有行政許可全部全程網上辦結的單位。2016年,該局正式開通手機端申領會計從業資格證,行政許可首次實現“掌上”申領。今年1-10月,窗口共辦理會計從業資格證1134件,其中全程網上辦理,快遞送達366件,占全部發證書數的32.3%。
三是打造全省首個政府采購“網上超市”。2015年,市財政局開發并運行政府采購系統網上平臺,實現從采購預算安排、采購需求提交到貨物或服務提供、金融機構供應鏈融資全部在網上流轉完成,形成全流程的互聯網政府采購生態系統。通過網站、微信、報紙等渠道發布供應商征集公告,增加政府采購供應商,擴大豐富政府采購商品。目前,除法定必須公開招標、單一來源的采購外,基本上都在網上超市實現了在線交易。今年1-10月,網上超市交易成功1740筆,占全部采購2631筆的66%。
二、突破地域的限制,打通數據鏈,非稅收入電子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非稅收入的征繳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關乎社會民生,如何讓群眾辦事有更好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一直是財政部門研究的課題。作為全省非稅收入改革試點單位,截至10月31日,我市共通過統一公共支付平臺繳費157萬筆6.6億元,占全省比例近三分之一,其中教育收費占比最大,全市完成34萬筆3.7億元,惠及322所公辦學校和幼兒園約28.4萬名學生。
一是聚焦內力,打通部門收費與財政管理的新渠道。2015年7月,全省率先實現市縣聯動的交通違法罰款接入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征繳。2016年1月,繼續將人行道罰沒收入、各公辦學校和幼兒園納入財政管理的學費、住宿費納入支付平臺管理。為滿足群眾不同的繳費需求,我市通過部門對接、軟件開發、業務培訓等方式,歷時5個多月開發實現網頁平臺、手機APP、支付寶、二維碼掃描、銀行網點柜面、自助設備等6種途徑繳費,真正實現讓手機代替跑腿,用改革打通壁壘,最大程度上方便群眾生活。
二是形成合力,市縣聯動鋪開非稅收入電子化改革。積極指導并督促縣(市)同步開展非稅收入電子化改革。東陽市作為全省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電子化改革試點單位,探索批量扣款對接統一平臺模式,共繳費60.1萬筆2.13億元,其中批量扣款方式繳費55.2萬筆1.99億元。目前,除全市道路交通違法罰款和教育收費項目已納入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征繳外,金華市本級、義烏和蘭溪的人行道違法停車罰款、東陽的城鄉居民醫保收費、永康的教師職稱評審費和自考報名考務費、武義的普通話測試費和公證費、磐安的職業教育培訓收入等項目均已實現統一公共支付平臺收繳。
三是借助外力,開創二手房交易管理新模式。強化與房管、住建、國土等部門的溝通,進行實時的交易信息和完稅信息的傳遞,實現徹底的“先稅后證”,形成聯合控管,堵住征管漏洞。納稅人無須多頭跑,平均每筆業務辦理時間僅13分鐘。該“二手房交易”管理新模式,得到省財政廳錢巨炎廳長的肯定,并被《中國稅務報》刊登報道。同時,在全省首創“救濟捷徑”,若納稅人對計稅價格有異議,由金華市價格認證中心對計稅價格進行免費論證,重新核定計稅價格,納稅爭議率從1.1%下降到0.3%。
三、突破時空的限制,優化服務鏈,打造金華財政微政務服務體系。
近年來,該局利用互聯網思維深化財政服務,在不斷完善“網上局長接待日”、24小時自助辦稅等平臺的基礎上,將服務從“網上”拓展到“掌上”,從“面上”深入到“點上”,打造具有金華財政特色的微政務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點對點”的微信服務矩陣。建立金華財稅政務微信矩陣,每日安排專人發布最新稅收優惠政策或涉稅服務微信,解答涉稅咨詢和交流,提供“5+2”和“白+黑”的全時段服務方式,確保微信群中的涉稅問題有問必答。制定日常管理細則,詳細規定值班人員解答問題的流程和時間要求,做到日常問題即時回答,疑難問題轉交業務科室限時回答。截至目前,市局共建立了72個微信服務群,共有8791家企業加入了稅企微信群,通過矩陣解答納稅人咨詢9000余個,在今年“營改增”稅制改革、“金稅三期”新征管系統上線運行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是打造“一對一”重點企業服務模式。制定《金華市財稅局創建重點企業“一對一”服務機制方案》,首批組建70個服務小組,每個服務小組由一名局領導、一名中層干部、一名機關干部、一名分局稅收管理員共同組成,與企業建立“一對一”的微信服務群,加強企業政策輔導,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有潛力有發展的企業開通綠色通道,簡化稅收優惠政策、財政補貼享受等辦事流程,確保企業第一時間享受政策紅利。建立企業幫扶檔案,包括企業的基本情況、優惠政策享受情況、稅收繳納情況等,將每次服務的時間、內容、方式等做好記錄,建立并維護好“一企一檔”。
三是暢通“面對面”服務溝通渠道。在全省開通首輛納稅服務直通車的基礎上,成立全省財政系統首家以在職黨員個人名義創建的黨建品牌——金華蓉英地稅工作室,打造“個人領銜+團組服務+全線運作”的新型財政服務模式,通過組團上門服務、舉辦政策宣講會、開通服務直通車等形式,為納稅人提供全天候的個性化服務。自今年4月成立以來,蓉英地稅工作室累計解答各類涉稅問題2334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近80件。同時,該局將蓉英地稅工作室的成功經驗在全市財政系統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