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如約而至,第22朵“白玉蘭”也迎來了綻放時刻。
往前追溯到1986年,距離中國的第一個國際性電視節也是首屆上海電視節——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電視節的正式誕生,正好是三十年。上海電視節迎來了“三十而立”,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花開,“白玉蘭”的國際影響力、專業輻射力、獎項權威性等方面一直與日俱增。
推動中國電視走向國際
三十年來,“白玉蘭”創下一個又一個中國“首次”,也成為中國電視走向國際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本屆電視節上,“白玉蘭優秀海外劇展播”匯集大量優秀海外劇集,“紀錄片展播”單元匯聚來自意大利、西班牙、英國、韓國、波蘭、日本、德國等8個國家的紀錄片。把海外優秀影視作品推薦給中國電視觀眾,是上海電視節一以貫之的傳統。1986年首屆上海電視節就集中一周時間播放近二十個國家的電視節目,這樣的做法在中國尚屬首次。
通過熒屏,人們看到了更寬闊的世界。1990年第3屆上海電視節,《神探亨特》女主角斯蒂芬妮·克雷默受邀來到中國,吃驚地發現大街上的中國人都認識自己。那是電視節目稀缺的時代,《神探亨特》在國內的收視率高達68%,意味著有1億觀眾在收看。
1988年舉行的第二屆上海電視節,已經是一個完全意義的國際性電視節。其中,白玉蘭獎國際電視節目評選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電視節目評獎,上海電視節節目交易市場則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電視節目交易市場。
這種與國際接軌的思路始終伴隨著上海電視節。2012年第18屆上海電視節上,“白玉蘭”電視電影評獎環節將國際上流行的迷你劇納入,并仿效國際慣例進行選片人機制改革。今年的第22屆上海電視節上,“白玉蘭優秀電視節目展播”單元首次推出海外動畫片,其中包括《奇寶萌兵》《超人幻想》等享譽國外的熱門動畫。而“一帶一路”的主題則將在國際電影電視節的節目展播、展映、論壇、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如果說國際性好比上海電視節的“臉面”,那么,專業性則應該是上海電視節的“筋骨”。專業性并不僅僅是請業界大腕來“坐而論道”,更重要的是為產業搭建實實在在的服務平臺。1988年,中國第一個國際性電視節目交易市場在上海電視節上拉開帷幕,電視節目作為商品第一次在中國境內流通,也為中國電視節目走向世界開辟了渠道。2013年,為了更好地服務參加兩大市場展覽的展商、客戶等,上海電視節將為有意向的客戶就近提供節目交易洽談室,通過規范化、國際化、標準化的專業服務來實現無縫化服務鏈接。
現實主義作品創作“風向標”
三十年來,許多中外電視人來到上海電視節,滿載著“白玉蘭”獎榮譽而歸。以市花“白玉蘭”命名的這一獎項,象征著純潔、公正和藝術至上,也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電視節目評獎。
獎項是對藝術品質的肯定,更是對創作方向的鼓勵。2007年增設電視劇類評選后,包括《士兵突擊》《金婚》《潛伏》《人間正道是滄桑》《媳婦的美好時代》《懸崖》《北平無戰事》等現實主義優秀國產電視劇包攬了絕大部分“白玉蘭”最佳電視劇獎項,也間接傳遞出“白玉蘭”獎項對現實主義創作題材的肯定。
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共收到近800部作品報名參評,包括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綜藝節目等四大單元。
值得一提的是,“白玉蘭”獎評選在2015年首開先河——在初選階段進行選片人機制改革,在全國范圍內邀請將近50位選片人參與評選。同時,為了保證整個評獎過程的公正、權威、專業,上海電視節組委會特邀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永華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獨立監票機構。以“白玉蘭”獎電視劇的評選過程為例,從選票的發送、回收到統計,都由德勤永華會計師事務所獨立進行,這是上海電視節組委會從制度上規范評獎流程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上海電視節在與國際接軌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