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好農業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真正讓農民從中受益。
二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堅持立足農業生產發展需要與農業科技創新實際,切實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組織與引導作用,著力加強以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特色農業生產和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聯合為基礎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與農業生產新技術推廣服務能力,有效支撐全縣農業生產發展,切實保障糧食和農產品安全供給。
三是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
四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強化農業公共服務、培育發展農業服務主體、拓展農業服務領域、搭建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機制等,積極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