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通訊員 王志勇
這里的韭菜全部是優良品種,生長勢強,單株粗壯、肥大,分蘗多;這里的韭菜產量高、市場需求量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已經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
這是記者在柘城韭菜綠色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現場觀摩及培訓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15日-16日,由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平頂山市農科院主辦的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果蔬綠色發展專項柘城韭菜綠色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現場觀摩暨培訓會在柘城縣遠襄鎮舉行。柘城縣委副書記蔣云蘭,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副站長賀桂仁,河南省農科院示范推廣處技術轉移科科長陳瓊,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副所長、中原學者張曉偉,商丘市農林科學院院長謝一鳴,河南省農科院長垣分院院長李秀杰,平頂山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愛鋤等相關科研院所專家領導及種業公司、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相關從業人員共60余人參加會議。馬愛鋤主持開幕式,蔣云蘭致辭,項目主持人陳建華介紹項目實施情況,謝一鳴代表專家組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點評,陳瓊、賀桂仁分別講話。
秋高氣爽韭香醉人
秋分時節是韭菜鮮美的季節。在位于柘城縣遠襄鎮袁兵馬村的柘城縣韭菜綠色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基地,與會代表觀摩了凌冬遠韭菜種植基地示范品種。今年4月1日育苗、7月16日新定植的韭菜已進入商品性狀成熟期,顆顆韭菜株型緊湊直立,長勢強,葉色濃綠,匯聚成一片綠色的海洋。據介紹,該基地推廣應用園藝地布“三防”、病蟲害綠色防控、輕簡化栽培等新技術,重點推廣了航研998、平豐22號、平豐8號等3個抗寒韭菜新品種。
在位于柘城縣遠襄鎮東街村的河南省源透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韭菜示范基地,與會代表觀摩了5月1日在連棟大棚種植的韭菜,生長時間長,鋪園藝地布比不鋪園藝地布防草效果極其明顯,韭菜生長勢強,單株粗壯、肥大,分蘗多,專家對韭花醬制作和棚室夏季管理進行了答疑講解,遠襄鎮黨委書記張軍和東街駐村第一書記邵亞偉分別介紹了遠襄韭菜小鎮的發展規劃進展情況和目前韭菜種植規模及模式,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表示積極打造“襄韭”品牌。
現場驗收產量驚人
柘城縣委副書記蔣云蘭在致辭中介紹,目前柘城縣全縣韭菜栽培面積達5萬畝,200余座韭菜大棚成方連片,重點分布于遠襄、牛城、馬集等地,是豫魯蘇皖四省最大的韭菜種植基地,年產量達50萬噸,年經濟效益10多億元。自去年“四優四化”項目落地遠襄鎮以來,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平頂山市農科院帶領項目組成員積極開展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園藝地布“三防”、病蟲害綠色標準化綜合防控、輕簡化栽培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減少了韭菜生產中的人工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扭轉了當地韭菜管理粗放、農產品安全無法保證的局面,為當地特色蔬菜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注入新的活力,獲得了當地政府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測產環節,以謝一鳴為組長的專家組,對鋪設園藝地布地塊與未鋪設園藝地布地塊的韭菜產量及地溫進行了測量對比,并就平頂山市農科院新選育的3個韭菜品種產量與北方主栽品種進行了對比。專家一致認為,園藝地布打孔全覆蓋比露地種植韭菜,地溫較高,葉色較深,韭蛆發生率低,有效防止雜草,用工成本減少,平均增產36.66%,增產效果明顯;航研998、平豐8號、平豐22號三個韭菜新品種較北方主栽品種平均增產38.30%,示范品種在當地符合市場需求,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p>
鄉村振興形勢喜人
據介紹,“四優四化”項目組建設了2個韭菜優質高效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共計面積300畝,其中核心示范區域40畝;引進示范航研998、平豐22號、豫韭菜1號等韭菜品種7個;推廣應用園藝地布“三防”、病蟲害綠色防控、韭菜輕簡化栽培等新型技術7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豐富種植模式,打造樣板示范基地,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樣板示范基地打造扭轉當地菜農落后的生產經營觀念,使當地種植模式、韭菜產量、品質、經濟效益都得到了明顯提升,進一步增強了遠襄韭菜在周邊和國內市場的影響力。通過項目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推廣示范效果,輻射帶動效應顯著。
技術培訓會由“四優四化”專題負責人、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副研究員王志勇主持,平頂山市農科院研究員陳建華、河南省農科院質標所副研究員郝學飛分別以韭菜綠色輕簡化栽培技術集成、韭菜質量安全管控為題對與會人員進行培訓,相關專家與參會農業公司、合作社成員和農戶進行了韭菜生產技術交流。
河南省農科院充分調動省、市、縣各級科技人員協同發力,持續助力我省優勢特色農業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將科技創新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的提檔升級,以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以科技支撐帶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