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迎來全國助殘日暨洛陽市民營企業招聘月,本月市殘聯與市人社局等7家單位聯合舉辦了線下招聘、線上招聘、“直播帶崗”招聘,進一步推動殘疾人就業。

目前,洛陽市有殘疾人46.2萬人,但因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身體功能障礙等牽絆,他們的就業之路面臨許多挑戰。我市通過哪些方式提升殘疾人就業能力?給予哪些扶持?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技術加持,創業帶來新希望
今年35歲的鎖珍峰是一位盲人,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盲人按摩。他先后到溫州、石家莊學習,之后與朋友合伙在北京開了一家按摩店。2013年,他回到洛陽,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從北京到洛陽,再到現在的3家連鎖店,鎖珍峰的事業越做越大。
回憶起當年學習和創業的經歷,鎖珍峰表示,在北京開店的8年,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回洛創業后,靠著積攢的客源,再加上“一傳十,十傳百”的好口碑,經常有人騎車幾十分鐘,專門找他按摩。近年,他還對一些年輕的殘疾人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在他的幫助下一些殘疾人實現了就業夢。
政策幫扶,通過創業帶動就業
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市殘聯不間斷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及推出扶持政策,通過創業帶動就業。
哪些人可以享受扶持政策?有哪些扶持政策?市殘聯負責人進一步解釋,今年,在就業年齡段內,具有洛陽市戶籍且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第二代),從事網店經營、盲人按摩、農村種植養殖、加工業和其他自主創業的殘疾人,我市預算50萬元,擬對100名殘疾人進行自主創業資金扶持。
家住伊濱區朱窯社區的馬慶鎖就是創業扶持資金的受益者。說起現在的日子,他笑得合不攏嘴。他說,由于肢體殘疾,以前他在外打工多受限制,家庭負擔很重。2020年,他接受伊濱區殘聯殘疾人自主創業扶持資金5000元,自己創業開辦了噸包加工廠。這不僅解決了他自己的生活問題,還為村里10名失業婦女提供就業崗位。
另外,市殘聯建立兩所托養機構進行試點,用于殘疾人家庭托養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按照殘疾人實際托養月份每人每月補貼1000元,以此解放家庭成員,使其走入社會謀取職業實現增收。
技能培訓,實現就業增收
目前,洛陽市有殘疾人46.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2%。據了解,今年以來,洛陽市大力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洛陽”專項職業技能培訓,通過招聘會、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等方式幫助有勞動能力和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就業增收。
為推動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就近參加生產勞動,洛陽市還不斷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建設,目前已建成6家,預計2022年年底實現縣區全覆蓋。
“技能培訓為殘疾人就業插上‘隱形的翅膀’。”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院長劉玉來建議,相關部門可定期組織殘疾人就業講座,激勵更多就業中的殘疾人積極交流,相互取暖,分享項目、就業經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授人以漁’才能讓殘疾人群體走進社會、改善生活狀況。”社會學家安鋒建議:一方面,制定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同時大力推動創業,通過創業促進就業;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社會培訓機構參與培訓,全面提升殘疾人在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技術等方面的創業專業技能。
來源:洛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