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已分別列入京津冀三地的“十四五”規劃,“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成為三地共同努力的方向。天津在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中應扮演何種角色,如何發揮作用?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李國平。
李國平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走過8年,從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角度而言,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非首都功能紓解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空間骨架已經基本建立。但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還存在一定差距。“京津冀創新資源分布高度不均衡,北京創新資源富集,但對區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不足,三省市尚未形成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合力。”李國平說。
他指出,衡量世界級城市群的標準包括人口數量、城市間聯系的緊密程度等。未來,京津冀三地可能會在2035年完成世界級城市群的基本框架。
“天津在世界級城市群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李國平建議,天津應繼續擴大自身優勢,助力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為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動力。首先,天津擁有北方最大的港口,這將在世界級城市群建設中起到門戶城市的作用,要持續發揮這一優勢,擴大和世界的聯系。其次,天津在制造業方面有較為雄厚的基礎,任何一個世界級城市群,沒有制造業做支撐肯定是不行的。數據顯示,2021年,天津市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分產品看,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1.7倍、54.3%和53.2%。天津要把握好這一優勢,加強人工智能等重點信息領域與制造業的結合。三是要將產業發展放到京津冀大戰略里去考慮,圍繞北京的創新鏈來布局天津的產業鏈,保證精準有效承接。第四,加大教育和科研方面投入,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最后要加強民生建設,城市更有魅力才能吸引來更多企業和人才。(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 李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