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洛陽市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國運泱泱——隋唐大運河文化展”基本陳列布展工作正式啟動,數百件珍貴文物將在最近數日內,從洛陽多個文物庫房集體“搬”進該館展廳。

當日9時,首批調撥文物順利抵達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記者看到,這批來自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庫房的百余件珍貴文物,以隋唐時期的陶器、鐵器、瓷器、三彩器為主,分別展示了隋唐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喪葬習俗,以及房屋建造、水利設施建設取得的技術成就。
在首批調撥文物中,出土于含嘉倉和回洛倉遺址的刻銘磚格外引人矚目。據介紹,這些刻銘磚是古代倉窖管理制度的實物例證,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開展覽。
文獻和考古資料顯示,回洛倉和含嘉倉是隋唐時期的國家糧倉,按照當時的倉窖管理制度規定,當一座倉窖被糧食填滿時,一塊刻有倉窖位置,糧食品種、來源、總量以及經手人姓名等信息的磚塊,也會隨著糧食一起封存在大地之下,待到糧食取完核查無誤后被廢棄。
“這些被廢棄的刻銘磚只有極少數能保留到今天,它們跨越1400多年的時空,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就像打開了一扇見證運河漕運興衰的時間之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未來幾天,還會有數百件文物從洛陽市多個考古文博單位的文物庫房里調撥過來,為我館的基本陳列增光添彩。”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運泱泱——隋唐大運河文化展”基本陳列分為“天工國運,一統中華”“千年運河,萬物通濟”“隋唐盛世,國運繁華”“古今輝映,源遠流長”4個部分,該展以貫穿大運河歷史的時間脈絡為線索,展示隋唐大運河開鑿的背景和技術成就及其所蘊含的獨特價值。
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預計在本月中旬正式開館。
來源:洛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