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博的知識、優雅的氣質是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天潤小學“博雅文化”的重要內涵。學校讓教師和學生深入認知、解讀博雅文化,從而在博雅文化的基礎上打造博雅課堂、博雅課程、博雅評價,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博雅少年”。
————————————————————
“雙減”背景下,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天潤小學以校園文化主題“博雅”為核心,整合課程資源,集思廣益開發“博雅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優雅人生奠定堅實基礎。博雅課程致力“三博”“三雅”,即“博愛為懷、博學為本、博藝為長”“雅思為里、雅言為表、雅行為實”,力求實現從“五育并舉”到“五育融合”的課程建設。
認知“博雅”,一花一木都是育人載體
為了讓教師清晰認知博雅文化,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學校以年級為單位組建“我研究,我成長”微課題研究團隊,挖掘博雅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搜集資料、整理筆記,最后完成研究報告。
“博雅”意為淵博雅正,“博”是代表人生廣度的視野,“雅”是代表人生深度的情懷。“博”首先指淵博的知識,包括人文和科學,其次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雅”的內在表現是高尚的情操,外在表現是優雅的氣質。
學校還開展“我研究,我知曉,我向往”知識競賽,圍繞“博雅是什么”“我心中的博雅”等主題開展演講比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博雅文化是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通過一系列活動,學校引導學生從小立志做“博雅少年”,日后成為“學識廣博、胸襟博大、品行優雅、情趣高雅”之人。
剛調入學校不久的教師朱繼紅感受到濃厚的博雅文化:“學校的一花一木、一石一磚都是育人載體,一課一書、一師一生都有育人氛圍。”校園以博雅為核心理念進行布置:博雅文化主題墻上,各種書法字體充分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動走廊區域的墻壁和柱子上懸掛著書法家的作品,包括《弟子規》《勸學》以及描寫四季與山水的古詩詞;每一層教室的外走廊、墻壁、立柱都對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學習的國學經典知識,以圖畫配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橫梁處關于“雅言、雅行、雅量、雅意、雅致、雅觀”等主題的名言警句,引導學生修身養性、知書達理。這些具有濃郁國學文化氣息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激發著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行走在校園就能聆聽先賢的諄諄教誨。
家長、教師、學生之間的默契配合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關鍵,為了強化家校溝通與合作,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校園開放日”,組織“博雅小使者”向家長介紹博雅文化以及學校的育人方向、育人目標、育人方式等,完善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融入“博雅”,走進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經過反復探索和研究,學校打造了“博雅課堂”模式,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高效掌握,而且關注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博雅課堂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由“和雅激情”“文雅自修”“優雅展示”“雅正反思”“堂清雅評”等環節構成,探索“教育怎樣影響人”“學習如何促進成長”等命題。在引導學生主動、高效獲取知識的同時,學校更加關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體驗和對話交流,希望學生在感知知識生成的同時,體驗知識和學習的優雅。學生黎詩琪說:“博雅課堂以人人參與、感受快樂、自主學習、個性發展為特色,讓我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社團活動是學校拓展課程的一種形式,扮演著培養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角色。學校社團從緯度上分為體育社團、藝術社團、社科社團,從經度上則以“博雅”為主線分為博學社團、雅正社團。學校開發的社團課程包括快樂閱書吧、科學航模社團、朗誦社團、舞蹈社團、形體禮儀社團、棋藝社團、繪畫社團、書法社團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加入。走出空間有限的固定課堂,走進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許多學生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學生家長葉莎莎深有體會:“我的孩子本來很內向,自從參加了學校的乒乓球社團,開始熱愛運動,不但增強了體質,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藝術類社團讓學生“雅”起來,以舞蹈和塑形動作為基礎的身體形態練習,提高學生對身體美、運動美、姿勢美、神情美、音樂美、心靈美的感受和表現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塑造學生優雅的形態、氣質;體育類社團讓學生“動”起來,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果斷等精神,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穩健、積極向上的品質;社科社團讓學生“學”起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也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
展現“博雅”,主題活動展現學生風采
學校堅持活動育人,每學期都會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現風采。
每年春季開學,學校會舉辦與元宵節相關的活動,制花燈、猜燈謎深受學生喜愛,他們在活動中鍛煉了動手能力,也激發了思維活力。到了3月,學校又會開展“共植一片新綠”活動,學生種下一粒種子并負責養育護理,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植物習性以及護理知識,獲得了勞動實踐、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的收獲,也養成了保護大自然的良好意識。
每年的“全員運動會”是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檢閱,學校會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全員參與,改變許多運動會“多數看、少數動”的局面。運動會的項目不局限于常見的體育比賽項目,而是增加了“毛毛蟲”“抬小豬”“旋風跑”等新穎、有趣的項目。
為了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建立了一套圍繞博雅文化的自我評價體系,從“博愛、博學、博藝、雅思、雅言、雅行”等方面進行量化。學生自我評價后,還要與家長一起寫出下一學期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教師也會結合課堂表現和活動表現,給學生一個客觀的綜合評價。
博雅文化既是一種精神的體驗,又是一種行動的追求。在這種體驗與追求的過程中,學校堅持提升學生感知博雅、追求博雅、分享博雅的能力,幫助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博雅少年”。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天潤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2年03月30日第4版
作者:賀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