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31日下午同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舉行中英總理年度會晤。李克強表示,中方同意加快“滬倫通”準備工作,愿適時審視啟動時間安排。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滬倫通”是中國資本市場加速國際化,并樂于參與到國際金融市場運作的體現。“滬倫通”一旦成功推出,中英雙方都將受益于此。一方面,國內資本市場將吸引更多的國際長期投資者,有助于改善市場中的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理性價值投資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國內投資者全球分散化投資的需求。
自從2015年中英兩國政府宣布啟動“滬倫通”可行性研究后,各界對“通車”的期待便逐日升溫,并預計或好事將近。
倫敦證券交易所國際部總監、滬倫通項目負責人馬丁娜·加西亞日前表示,自2015年中英兩國政府宣布啟動“滬倫通”可行性研究后,上交所和倫敦證交所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和工作機制,目前已完成中英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上報兩國政府和監管機構。雖然何時正式施行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各種跡象均顯示“滬倫通”正在提速。
上交所方面表態稱,滬倫兩所研究認為,存托憑證適合于在時區不同、開放程度和市場制度差異較大的兩個股票市場之間實現互聯互通,其業務模式成熟,商業可行性較強,實施難度不高,總體風險可控,便于兩地投資者保護,有利于擴大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利于中英兩國資本市場合作。
記者注意到,去年底以來,監管層已經多次就“滬倫通”表態。
去年11月16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穩步推進“滬倫通”的論證工作;11月22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表示,推進“滬倫通”論證;上交所香港辦事處主任張斌表示,未來將優化“滬港通”,持續推進“滬倫通”;12月12日,上交所副理事長張冬科表示,要加快上交所和倫敦交易所的合作;今年1月19日,張冬科再次表示,要推進“滬倫通”的研究論證。
此外,去年12月16日公布的《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顯示,中英雙方在宏觀經濟政策、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達成72項合作成果。在資本市場方面,中英同意加快推進準備工作,適時審視啟動“滬倫通”的時間安排。
大同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資本市場雖然起步晚但是有國際其他市場的經驗借鑒,起點高發展快。隨著今年A股市場納入MSCI及“滬港通”“深港通”的經驗積累,我國資本市場不僅可以更好地融入國際資本市場,也可以為更多的國際投資者服務,開展“滬倫通”也是此意。
在馬丁娜看來,“滬倫通”不僅是交易所間的聯系,也不僅是上海和倫敦間的聯系,更多的是創建一種中英金融或資本市場間的生態環境,包括投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律師會計等各個參與方都希望能夠支持這兩個市場中的上市公司快速發展。
■本報記者 朱寶琛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