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無人貨架成為進入2018年新零售業態下最受關注的商業模式之一,但隨著行業前端企業猩便利、七只考拉等被傳關店、撤柜、裁員等消息,以及蘇寧、京東、阿里、騰訊、餓了么、順豐等電商互聯網巨頭入局,無人貨架競爭局面可想而知。
“盡可能離用戶越來越近”是所有入局無人貨架的玩家理論支撐點,但一路走來,無人貨架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不可控的人為耗損已經嚴重阻礙無人貨架下一步發展方向,而補貨不及時、可選擇貨物種類少等問題也降低了消費者的體驗滿意度。
無人貨架“玩不轉”了?
近一段時間以來,原本處于行業領跑地位的猩便利,頻繁被媒體爆出裁員、撤柜等負面消息。據多家媒體報道,猩便利北上廣業務將進行緊縮,全國所有三四線城市將撤站,鋪貨低于50人的企業全部撤柜。
近日,北京一家與猩便利簽訂過入駐協議的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網科技表示:“自1月1日至今,猩便利已有近1個月未曾補貨。”他告訴記者,據猩便利員工向其透露,因為猩便利拖欠部分供應商貨款,所以導致無法正常補貨。
但猩便利方面隨即向中國網科技否認了上述說法,稱公司業務發展一切正常,近期正在對貨架進行迭代,并且根據后臺大數據以及季節性變化做階段性調整,可能存在部分貨架補貨不及時情況。“供應升級也在計劃范圍內有效推進。” 猩便利方面稱。
類似情況,在無人貨架入局者中并不少見。此前有媒體曝出,七只考拉大裁員90%以上,僅保留物流和倉儲部門,并將基本告別無人貨架行業。
業內人士提醒,無人貨架經營者需要考慮多方面問題,而并非僅將貨架投放出去,按時補貨了事,還需要從消費頻次、如何搭建供應鏈,如何提升運營效率等多方面來考量。
如今企業受訪者對簽約無人貨架平臺態度也發生了改變。有些企業行政負責人明確告知記者,必須要讓公司也一同“獲利”才能允許入駐。
巨頭與創業公司競爭激烈
站到了風口上,無人貨架也成為電商巨頭與創業公司之間必爭之地。據中國網科技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已有近50家公司入局無人貨架市場,其中包括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以及每日優鮮、果小美等創業型公司。
據了解,創業型公司當中每日優鮮、猩便利等已率先完成業務模式布局。猩便利對中國網科技透露,一直聚焦白領通勤人群的消費需求,開展便利架和便利店的服務業態,已形成獨有的“便利•蜂窩”模式。而后入局的電商巨頭則以強大供應鏈做基礎,試圖撬開市場。蘇寧方面稱,蘇寧無人貨架是基于智慧零售模式下蘇寧小店的基礎而進行的布局。在供應鏈方面,蘇寧無人貨架與蘇寧小店可做到無縫對接,在商品豐富度和價格上更具優勢。
盜損率過高倒逼商業模式升級
誠然,無人貨架的出現,確實能最大限度觸及到用戶,但盜損率過高也引發外界對其前景的擔憂。此前已關停的“用點心吧”創始人易濤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稱,辦公室的零食消費場景真實存在,但零食貨架貨損較高是壓垮他們的主要原因。
中國網科技注意到,無人商店在這方面提供了初步的解決方案。據外媒報道,亞馬遜近日在西雅圖總部開設Amazon Go,主要依靠攝像頭和傳感器來追蹤消費者從貨架上拿走和放回的商品,以此實現“即拿即走”,其核心技術是計算機視覺技術,但需要大量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貨架動態識別等技術支持。
蘇寧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蘇寧小店biu近期研發了智能補貨和數字貨架技術,可以根據無人貨架庫存變化,對銷售情況和惡意貨損進行跟蹤調整,并引入人臉識別技術向智能貨架演進。”猩便利也稱:“目前猩便利耗損率控制在5-8%以內,屬可控范圍內”。同時猩便利還強調,他們在對盜損率控制方面采取多種干預手段,其中包括聯合入駐企業監控系統等。
談及無人貨架的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余思敏認為,如今無人零售領域存在問題一是購物環境受限、二是技術不夠成熟、三是用戶觸達面不夠廣泛、四是監管政策仍存灰色地帶。但可喜的是,《中國無人店業務經營指導規范(征求意見稿)》已公布,相信不久將來無人貨架的發展將更加規范化。(記者單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