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形之手”還在頻頻祭招,但拍賣玉米的對市場的作用力卻已經開始減弱,26日,北京、山西玉米競價銷售再次開啟,硝煙之下,連盤玉米1805合約卻還是跌跌撞撞站住了腳跟,以微弱優勢飄紅,結束前期多日下跌的頹勢。
從拍賣效果來看,北京玉米競價銷售成交比例為45%,山西玉米競價銷售成交比例僅36%,成交價基本以拍賣價為主,拍賣玉米對市場的吸引力表現一般。
自1月9日至今,玉米競價拍賣如同扔進湖面的石子,使玉米市場泛起陣陣漣漪,也使得前期紅得發紫并還在試圖高歌猛進的玉米行市及時踩了剎車。
截止29日,國內玉米競價拍賣已經連續進行了6次,每次數量不大,兩三萬噸;頻率很高,隔天一次;目的明確,在不影響市場整體供給結構的現狀下,攻心為主,目的是適度調控玉米市場回歸到相對理性的狀態。雖然之前業內就深加工補貼、玉米定向銷售、提前拍賣等行為有過種種猜測和誤傳,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這種小批量、多輪次的玉米競拍,卻在實際操作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競價拍賣下,玉米期貨風光不在,連盤玉米1805主力合約行情一路向下,從最高的1861元開始下跌,短短數日,下跌80多點,調控效果達到一定成效。于此同時,東北、華北、港口等地玉米現貨價格也開始松動,一些地區玉米價格開始小幅下跌,部分深加工上調收購價格也沒有了往日的豪邁,調整幅度表現謹慎。
有消息稱,部分貿易商開始加大走貨力度,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味。正如業內坦言,玉米趨勢性上漲行情將終結。
關于玉米行情的未來發展,當前業內看空心態暫時占據上風,但也有業內人士表達出不同意見。從當前市場來看,我國北方地區玉米價格仍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
以北港情況來看,錦州港(600190,股吧)上年11月15日新季玉米價格在1600-1610元左右,至11月30日,價格上升至1655-1660元區間,到了1月8日,玉米價格飆升至1835-1845元,截止1月26日,錦州港玉米價格回落至1800-1815元左右。
鲅魚圈港上年11月15日新季玉米價格在1570-1640元左右,至11月30日,價格上升至1630-1660元,至1月8日,玉米價格升至1820-1830元,截止1月26日,玉米價格回落至1800-1810左右。從整體價格發展來看,受拍賣影響,近期港口玉米價格小幅回落20-30元左右,但新玉米上市以來,北港玉米價格仍上漲150-200元。
華北地區玉米現貨價格同樣在高位盤整,雖然個別深加工企業有小幅下調玉米收購價,但總體價格水平仍較去年高出一大截。參考數據表明,去年12月29日,山東主流深加工玉米收購報價在1750-1800左右,截止本月26日,玉米收購報價多集中在1850-1950元,上漲100-150元左右。
短期來看,國內玉米現貨價格仍處在相對較高的水平,沖高乏力,回落也難。
玉米拍賣帶來的心理效應有效遏制了未來玉米的“沖動”勢頭,也給了前期獲利者一個很好的離場借口。
現階段玉米拍賣吆喝聲音高,但投放量小對市場的實際影響有限。從拍賣成交率以及成交價來看,現階段國內玉米總體供需仍相對寬松,出庫玉米因品質等原因而不受市場青睞,此乃癥結之一。說是拍賣,不如說“有形之手”通過拍賣來規范、調控玉米市場的穩定更為貼切。
隨著拍賣不斷發生,市場對玉米競拍的承受能力也開始增強。29日錦州港玉米新糧收購價小幅上漲10元/噸,濰坊英軒、沂水大地等部分山東深加工企業亦上調玉米收購價10元左右,市場對30日遼寧玉米拍賣行為并不十分買單。
期貨市場上,繼26日玉米期貨短暫回調,29日盤面高開,有業內人士認為或將在1780-1820形成新的支撐。
總得來看,玉米市場或在短期有所企穩。在市場仍以2017年玉米為主導的大趨勢下,沒有實際的庫存投放量,尚難以對玉米市場行情形成過大的影響,玉米價格下跌空間有限。高估玉米行情走俏似乎也不可取,畢竟酒精、淀粉雖然剛需不小,但對玉米品級的要求低于飼用,一旦規模性拍賣出庫發生,新的市場供需格局發生變化,普通玉米行情也必然隨行就市。何況從一些主體的角度看,也都希望玉米價格能夠有所回落,并重新找回生產成本。 未來高價若要維系,可能重點要參考生豬、蛋、禽等養殖業的向好程度,但年關之前,生豬價格也沒有起色,甚至部分地區生豬批發價還出現小幅回落,隨著節日效應退潮,是否還能繼續扛起支撐玉米行情的大旗,也有待觀察。
期貨日報 孫開源
(責任編輯:邵一迪 HF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