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王剛(化名)決定不再參與任何沽空離岸人民幣的交易。
“沒想到美元如此不爭氣,讓離岸人民幣持續上漲,幾乎吞噬了我2016年沽空人民幣的所有利潤。”王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
1月起,他參與了一項另類的投機沽空人民幣交易,只要人民幣匯率觸及6.4、6.38、6.36、6.35等整數關口,他就建立空頭頭寸押注離岸人民幣匯率沖高回落。
在他看來,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近3%,不到1個月完成了去年全年的一半漲幅,已經令市場處于明顯超買狀況。若自己使用50倍杠桿進行投機沽空,只要干預行為令離岸人民幣匯率當天跌幅超過300-400個基點,或市場自發出現技術性大幅回落跡象,自己一天內就能實現收益翻倍。
但令王剛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投機算盤非但沒能帶來理想回報,反而讓他屢次身陷追繳保證金困局。1月25日離岸人民幣匯率漲幅一度超過400個基點,差點讓他直接爆倉出局。
一位歐洲外匯經紀商駐華業務主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以來遭遇類似投機沽空困局的境內個人投資者不在少數。
“他們的投機性很強,即便我們建議近期不宜沽空離岸人民幣,但他們未必采納。”他告訴記者,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當前人民幣多頭交易過于擁擠,反而容易造成市場情緒突然逆轉觸發人民幣高位回調,因此投機沽空人民幣看似高風險,卻蘊藏更高的收益。因此他轉而建議那些投機沽空者盡可能不要持有隔夜倉,避免第二天早盤匯率大漲引發爆倉風險。
“但我聽說空頭爆倉現象依然發生了幾回。”這位歐洲外匯經紀商駐華業務主管直言。有時火中取栗者容易被自己的貪念“灼傷”。
投機沽空屢戰屢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由于境外外匯經紀商不提供境內人民幣匯率報價交易,因此不少境內個人投資者主要參與離岸人民幣匯率交易。
在王剛看來,這反而能滿足短期投機高額獲利的需要。一方面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更多由市場定價,相應的干擾因素比較弱,因此離岸人民幣波動性更高,相應的投機收益空間更大;另一方面離岸市場云集不少伺機做空人民幣的國際投機機構,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卷土重來,讓自己投機沽空策略獲得更高回報。
王剛坦言,整體而言人民幣中長期將保持雙向波動與穩步上漲,但由于短期匯率漲幅過快過大,反而給投機沽空離岸人民幣創造不錯的條件。
“在微信朋友圈里,不少個人投資者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王剛說,他們分析發現,近期人民幣漲幅趨緩的信號已經出現,比如央行人士坦言正讓逆周期因子變得“中性”,在他們看來此舉旨在削弱逆周期因子對人民幣中間價快速上漲的提振作用,與此同時,外管局官員也告誡企業需認清套期保值的本質,同時,要關注押注匯率單邊升值風險,同樣是對近期投機買漲人民幣潮涌發出“警告”。
有了這份所謂的“底氣”,過去三周王剛先后在6.45、6.42、6.40、6.38、6.36、6.35等整數關口建立人民幣投機空頭頭寸。
他直言,在美元持續貶值情況下逆勢做空離岸人民幣,的確需要“勇氣”,但富貴往往險中求。
為了控制風險,王剛基本不會持有隔夜倉——在當晚離岸市場收盤前,他無論輸贏都會選擇平倉。然而,隨著人民幣持續快速上漲,他發現自己所建立的投機沽空頭寸均以失敗收場。尤其是1月25日他在6.35建立空頭頭寸不久,離岸人民幣隨即順著美元指數(89.4231,0.0650,0.07%)下跌,創下過去一年多最高點6.2915。
“突然有種被愚弄的感覺。” 王剛感慨說。事實上自己之所以敢逆勢投機沽空人民幣,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從外匯經紀商了解到,在人民幣快速上漲之際,不少全球對沖基金開始布局伺機逢高沽空人民幣。畢竟,他們認為過去一年美元指數下跌逾11%,隨時都可能出現一波較大幅度技術性“反彈”,迫使人民幣沖高回落。此外他們也在關注中國央行最近動向,是否會對匯率上漲過快做出回應,讓他們投機沽空策略勝算更高。
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告訴記者,近期,的確有對沖基金在6.3-6.4之間建立人民幣空頭頭寸,原本是押注歐洲央行釋放鴿派收緊貨幣政策聲音押注美元反彈與人民幣沖高回落,不料1月23日美國財政部長在達沃斯論壇意外力挺弱勢美元,徹底打亂了這些對沖基金的投機算盤,迫使他們轉手清空所有人民幣空頭頭寸。
這令王剛遭遇不小的平倉風險,由于1月25日離岸人民幣單日漲幅一度超過逾400個基點,令他的空頭頭寸驟然面臨補繳逾30%保證金的壓力。
“那時起,我決定止損離場,再留守可能會損失所有本金。”王剛向記者直言。
結構性沽空產品對賭迷局
不過,外匯市場從不缺乏激進者。
在止損離場的第二天,一家曾提供匯率報價撮合交易的外匯經紀商平臺向王剛推薦了一款基于場外交易的結構性外匯期權產品,即買賣雙方押注未來1個月人民幣中間價匯率是否漲至6.2整數關口——若人民幣在未來1個月未能突破6.2,認購這款結構性產品的個人投資者將獲得相當于交易金2倍的投資回報,反之個人投資者用于購買這款期權產品的交易金悉數被買方收走。
對此前沽空失敗仍耿耿于懷的王剛而言,這款結構性產品頗有吸引力——一旦自己對賭成功,此前沽空人民幣的本金損失就可以一次性“挽回”。
不過,此次他選擇了謹慎,打算先看看人民幣與美元匯率走勢,再決定是否參與其中。
上述歐洲外匯經紀商駐華業務主管向記者坦言,當前類似押注人民幣匯率沖高回落的結構性外匯期權產品正日益流行,過去一個月他接觸的三家海外對沖基金都希望他私下代銷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結構性外匯期權產品,其中一款產品“賭性”最高——一旦未來6個月內人民幣匯率上漲突破6.1,個人投資者將獲得相當于保證金3.5倍的回報,反之投資者為認購這款產品所支付的2倍交易金,則被對沖基金悉數收走。
“這實質上是賭博,沒人知道未來人民幣匯率到底會走向何方。”他直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參與這類結構性產品對賭的海外對沖基金,在歐美場外市場通過反向操作加杠桿買漲人民幣,針對自己的潛在對賭虧損做好風險對沖;反之個人投資者缺乏相應的風險對沖渠道,成敗只能聽天由命。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匯率突破6.1,意味著人民幣匯率還需升值2000多個基點,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情況下,美元指數需要相應跌至87附近。
“目前,幾乎沒有一家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發布報告押注美元指數半年內跌破87。”他強調說。過去一段時間他曾勸說個人投資者對參與這類結構性產品對賭保持謹慎,但他發現,在充滿投機氛圍的個人外匯投資市場,永遠不缺乏“賭徒”。(編輯:張星)
責任編輯: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