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安拉開帷幕。
剛剛過去的2017年,對陜西來講是意義非凡的一年:GDP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較上年增長8%、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開埠、西咸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孟菲斯”雛形初現、“一帶一路”合作交流支點作用凸顯……
而這些不僅僅是2018年陜西兩會的熱點“關鍵詞”,更是未來若干年陜西經濟發展的原生動力。
區位優勢開始凸顯
在GDP較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陜西地方財政收入亦顯著提升。據陜西省財政廳較早前公布數據,2017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006.39億元,剔除“營改增”體制調整等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徑增長11.89%,較上年加快5.88個百分點。
得益于2017年對《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工業穩增長促投資21條舉措》的落實,2017年陜西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132.1億元,同比增長17%,資產總額增加值排到了全國第5位,收入排到全國第6位。省屬企業實現利潤331.8億元,同比增長81.8%,超過全國58個百分點。
2017年前11個月,全省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880億元,同比增長18%,增長速度位居全國第5位。實現利潤增長44%,增長速度居全國第6位。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4月初,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開埠。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咨詢中心主任張寶通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陜西既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又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是亞歐國際合作經濟帶上的心臟。”
實質上,在亞歐大陸合作交流上,陜西省及其省會西安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張寶通看來,這些優勢是任何城市都無法替代的。
目前看來,“一帶一路”合作交流支點作用開始凸顯。2017年,西安咸陽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00萬人次,成為國內第八個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的航空港口。
除此之外,2017年海航現代物流總部、京東全球物流總部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在陜落地。坐落于我國地理版圖中心的“中國孟菲斯”航空貨運樞紐已現雛形。
對此,海航現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偉亮建議,圍繞航空貨運打造“五個中心”,即“國際航空貨運門戶樞紐中心、物流金融服務中心、全球電子產品交易展示中心、全球冷鏈分撥中心、全球跨境貿易產品集散中心。”
內生革新力逐步釋放
面臨“一帶一路”倡議為陜西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陜西省內各級政府亦積極展開改革“試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7年11月23日,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財稅措施的意見》。以貫徹“營改增”改革為核心的諸多措施,從降低企業負擔、增強企業創新活力及科技成果轉化動力等方面支持省內企業發展壯大。
與此同時,在陜西持續推進的“放管服”改革、“行政效能革命”使得省內營商環境得到大幅提升。2017年7月,李克強總理視察陜西自貿試驗區楊凌片區時,對微信遠程辦理工商營業執照這一創新舉動表示“放管服要刻在大家心里,體現在群眾的評價中。”
實質上,在陜西,革新不僅僅體現在各項規章制度上,更體現在區域發展思路的創新上。
打破體制機制壁壘,在城市發展規劃上敢于創新。一直以來,陜西省級層面持續在推進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的“大西安”建設。近年來,“西咸一體化”、“富閻一體化”均取得顯著進展。
在促進省會城市西安的發展空間日益擴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同時,隨著寶蘭高鐵、西成高鐵的開通,陜西關中地區向西、向南的快速通道被打通,“關中平原城市群”、“西三角”經濟帶的紅利將在陜西疊加。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張瑩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楊軍
(責任編輯:劉偉 HF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