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創業板大幅走強,最終報收1768.21點,漲幅2.32%,多只創業板個股強勢漲停。值得一提的是,多只創業板ETF近期出現大比例凈申購。
創業板大漲是一日游行情,還是拉開反攻序幕?接受采訪的基金經理認為,經過兩年多的調整,創業板指數目前估值水平已回落至歷史低位,在基本面逐步改善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創確實出現機會,不過跟主板一樣,也會出現分化。
據Wind統計顯示,雖然市場上創業板ETF的規模普遍不大,但有多只創業板ETF在上周出現了較大比例的凈申購。
比如,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創業板ETF上周出現2.78億份的凈申購,凈申購額約為4.56億元,若以截至1月12日29.61億的份額計,凈申購份額占比為9.39%。
此外,華安基金旗下的創業板50上周出現0.42億份的凈申購,以1月12日2.99億的份額計,凈申購比例為14.06%;廣發基金旗下的創業ETF也出現0.42億份的凈申購,凈申購比例達15.96%;嘉實基金(博客,微博)旗下的創業板E凈申購比例更是超過25%。
與此同時,光大保德信、建信、海富通等近期相繼都有創業板ETF產品發行。ETF作為工具化產品,主要為機構投資者或大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創業板ETF出現大比例凈申購和創業板ETF接連發行,或許說明,在這些極為重視資產配置的機構眼里,創業板已具備配置價值。
另據天相統計,基金四季報顯示,去年四季度新增前50大重倉股中,中小創個股有26只,占據了一半多的比例,這些個股多為中小創中的“藍籌股”,從股價表現來看,其中不少個股去年表現不錯。
“現在要說市場風格將出現切換,可能為時尚早,目前的行情更像是超跌反彈。”據北方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稱,“我認為不論是大盤藍籌,還是中小盤股票,可能都會存在明顯的結構分化,也就是說2017年是大市值股票明顯優于小市值股票,但從2018年的表現來看,這種比較簡單的做法并不可取,需要在大市值股票和小市值股票的板塊內部,找一些業績表現更優異的公司。”
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認為,從均值回歸的角度來看,創業板已經出現一定的機會。和傳統的主板大藍籌相比,創業板估值已得到很大修復,至于是整體還是個股的機會,目前還很難說。但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目前創業板經過較長時間的調整,可能已經進入較好的配置階段。“藍籌企業龍頭雖然不少估值仍較低,但估值在一直修復,隨著大藍籌的價值洼地不斷被填平,一些經過調整處于底部區域的中小創個股會得到機構資金青睞。”
證券時報記者 孫曉輝
(責任編輯:岳權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