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8日收盤,上證50指數日線實現15連漲,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萬億市值公司在此期間漲幅超過10%。相比之下,大部分中小市值個股則延續慘淡走勢,創業板指數新年以來小幅下跌。
上證50影響力持續提升
根據中證指數公司給出的定義,上證50指數是由滬市A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龍頭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2017年,在價值投資理念的引領下,“以大為美”、“以龍為首”的交易風格貫穿全年。受此影響,上證50指數年線大漲25.08%,在上證規模類指數中大幅領先。
由于部分大盤藍籌股已經積累了較大漲幅,出于對獲利盤隨時可能兌現的考慮,資金去年末開始擔憂市場風格是否會再度切換回中小盤成長股。然而,上證50指數僅僅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給出了答案。
2017年12月28日至2018年1月18日,上證50指數在此期間的15個交易日中全部錄得上漲,累計漲幅9.40%,15連漲的表現也創出該指數歷史最長連漲紀錄。截至1月18日收盤,上證50指數報3106.55點,距離收復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后的全部失地僅咫尺之遙。
值得一提的是,上證50指數此前的連漲紀錄出現在2014年四季度。201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券商板塊的強勢帶動下,上證50指數實現13連漲,累計漲幅高達37.52%,并一舉開啟了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
隨著上證50指數連續上漲,無論是出于主動還是被動考慮,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參與其中,大盤藍籌股在市場中的話語權進一步得到提升。
1月18日,上證50單日成交金額1119.74億元,占全部A股成交金額的23.11%,占比為近兩年半新高。而在2016年與2017年,這一比例的日均值僅為5.43%與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