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把防控風險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后,保監會在對現場檢查時便“開足了馬力”。1月16日,保監會官網披露,利安人壽、長安責任保險增資中存在違規代持股份等違法行為,因此決定撤銷以上兩家險企增資批復,并督促完成變更手續。
根據保監會發布的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顯示,2015年11月,利安人壽股東雨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增資申請中,違規代持股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第二款,保監會決定撤銷2015年12月23日做出的《關于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注冊資本的批復》中雨潤控股集團增資入股公司的許可。
公開資料顯示,利安人壽成立于2011年,從成立起,利安人壽的股權就不斷變化,并進行了頻繁的增資。目前,利安人壽注冊資本金為47.2億元,第一大股東為雨潤控股集團。
而這只是利安人壽內控問題的冰山一角。由于雨潤控股集團發生債務危機,利安人壽不斷通過信托計劃為大股東進行“輸血”,與雨潤控股集團等股東發生十余起關聯交易,并因此收到保監會監管函。
無獨有偶,長安責任保險也是因為違規代持股份,以非自有資金出資被撤銷增資批復。2012年,長安責任保險股東泰山金建擔保有限公司在增資申請中,違規代持股份,以非自有資金出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第二款,保監會決定撤銷2012年6月29日做出的《關于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注冊資本的批復》中泰山金建擔保有限公司增資長安責任保險1.05億股的許可。目前,長安責任保險注冊資本金為16.2億元。
保監會要求:“自決定下發之日起3個月內,上述兩家公司應完成變更手續。逾期未完成的,監管部門將視情況采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事實上,在保險公司增資風險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就曾指出:“如果保險公司增資的資本不是股東的真金白銀,而是利用保險公司自身的資金,通過復雜的金融產品和資產管理計劃等途徑進行自我注資、虛假增資,那么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可能就成為保險行業的馬奇諾防線,被繞過去。”
對于增資問題,2017年5月,保監會就在《關于彌補監管短板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系的通知》中,強調要強化司法手段運用,對利用虛假保費注資等挑戰監管底線、無視國家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拓寬監管執法合作平臺,自上而下推動建立保險監管與公安、檢察院等執法、司法部門常態化合作機制,探索案件協作執法。
作者:許晨輝
(責任編輯:岳權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