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票將成為2018年的一個投資機會,并且是國際投資者不可忽視的一個機會。
去年MSCI明晟公司決定將在中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股票即A股納入其旗艦新興市場指數,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僅僅是一個開端。
在被完全納入之后,A股加上在境外掛牌的中國其他股票在上述指數中的比重將達到近一半,中國將成為國際可投資資產的重大組成部分。
A股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和更多的資金流入,這將促進其投資者基礎的發展和多樣化。
中國內地散戶投資者占A股資產的90%以上,而境外投資者持有比例僅為2%左右。
長期而言,中國的A股具備強烈的吸引力,因為它們中間包含了所謂的中國新經濟的股票。
中國市場存在新舊兩種速度:工業和大銀行這樣的舊行業正經歷結構性放緩,而新的消費導向性和服務行業則是增長的驅動器。
投資者應關注中國增長質量的提高,以及中國新經濟領域企業盈利增長的進一步加速和拓寬。
A股市場的深度與流動性經常讓投資者驚訝。深圳和上海兩個證券交易所的自由流通市值與英國市場相當,這兩市每日的總交易量超過了美國所有證交所的總和。
中國正努力向國際標準靠攏。
中共2017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提出,穩定是政府的首要任務。政策的延續性,以及經濟發展不僅重視數量、也重視質量的做法,支撐著企業盈利增長,特別是在新經濟行業。
在以強勁的價值周期為特征的一年過去后,增長、尤其是有質量的增長已成為A股的主旋律。幾年來,中國新經濟行業的股本回報率和每股收益的增長速度一直超過舊經濟行業,這種重要的結構性趨勢看起來還將持續下去。
在多種支持性因素的助力下,中國A股蘊含的機會大于風險。其一就是美元強勢看起來正在放緩或消退,這對中國和整體新興市場都是積極的。另一個是過去5年出現下降的盈利現在正在反彈。
幾年來投資者一直擔憂中國會出現經濟硬著陸,但我們不抱這樣的預期。
近年中國經濟確實在放緩,但這被強勁的全球增長抵消了。全球增長加上低通脹率對新興經濟體有利,尤其是對中國而言。
誠然,投資中國還存在尾部風險。部分原因是經濟體系中的高負債水平。然而,中國信貸增長的速度和來源比絕對債務水平更重要。
現在拉動信貸增長的更多是出口和消費,而非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打擊影子銀行業,政策思路也有所改變。在政策執行方面,政府明顯加強了協同行動。
中國國內早該進行的結構性調整在2018年有望落到實處,不管是遏制信貸增長還是實行環境控制措施,有鑒于此,今年的前景是充滿希望的。
中國新經濟企業應能繼續保持盈利增長,打破有關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論調。國際投資者是時候認識中國股票的潛力了。
Howard Wang是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大中華區投資組合經理,Jennifer Wu是該公司的客戶投資組合經理
文章來源:FT中文網
譯者/徐行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