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交易的先后順序應以主板藍籌龍頭為先,而創業板則在其后。當前上證指數在3550點-3650點-3700點左右壓力較大,春季或夏季將是良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業板指無論是否新低,都應有不小機會。
基本面“喜憂參半”
首先,2017年滬深股市主板、中小板能夠上漲,GDP6.9%的超預期增長功不可沒。而2018年,可能面臨的壓力更大一些。
其次是重大項目投資額減少。2017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2018年將安排7320億元,減少8.61%。這也將對2018中國經濟和股市產生影響。
再次是貨幣環境中性偏緊。2017年12月末,M2余額167.6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創歷史新低。2018年預計M2同比增長料將繼續減少。這同樣影響股市資金和反彈。
最后則是外圍方面的因素,總體來看有利有弊。一方面,全球經濟持續復蘇,歐美股市續刷新高。2018年全球經濟繼續增長,增速約為3.7%。這有望給中國經濟和股市提供良好的預期和有利環境;另一方面,美國減稅、美聯儲加息,則將影響外商在華投資稅收使部分資金重新轉向美國。
反彈“其行徐徐”
從供需關系看,由于資金總體凈流入,短期股市料繼續反彈。
一方面,從資金需求來看,新股發行加快;2017年IPO公司為434家,比2016年增長91%,居全球各交易所首位。IPO融資總額2282.94億元,比2016年增長52.60%,也超過了2015年的高峰。減持方面,2017年減持規模大于增持。2018年解禁數量市值將較2017年增長約40%-41%。而并購重組方面,2017年并購重組3.49萬億元,其中國企類上市公司的重組規模為8538億元。中資境外并購金額下降35%。定向增發:2018年增發股票再融資預計會保持1.1萬億元以上的規模,比2017年有所減少。
另一方面,從資金供給角度來看,2018年可以參與股市投資的養老金總金額約在1740億元。而養老金入市對于風險要求較高,會偏重于價值股、藍籌股龍頭。北向資金為2019億元,細分來看,2017年滬股通凈買入645億元,深股通凈買入1374億元。南向資金方面,2017年港股通流入約3400億元,遠遠大于北上資金。A股2017年6月份納入MSCI后資金流入則在1100-1200億元。
機構預測,2018年滬深股市資金供給-資金需求,將增加4000-5000億元,這將推動股市反彈。
而從市盈率和技術面來分析,當期滬深300總體市盈率不高,約為14倍,但30-35倍和以上的已占30%-40%左右。如果股價繼續大幅上漲,市盈率則將偏高。
時間周期上,上證50從2015年8月份上漲至2017年12月份已28個月,上證指數也已上漲了23個月。此前上證指數上漲的最長周期也就是25和28個月。對應到2018年,分別是2月份和5月份,即春夏季前后。這次是否能超出以往,尚有待觀察,屆時需要密切關注。
參照2017年從滬指低點計漲幅為14.4%,2015年12月份高點為3684點,5178點-2638點升幅0.382的點位,2638點上漲0.382的點位,滬深300上漲0.618的點位和趨勢線,結合基本面、資金面來分析,如果沒有成交量的大幅增加,2018年上證指數要大幅度突破3600點-3650點-3750點這一區域將有一定困難。而2016年滬指3538點的最高點處也需做一定觀察。
抓“大”選優 把握節奏
2018年盡管多數指數漲幅可能不會很大,但板塊個股會有突出表現。把握節奏,選好板塊個股將非常重要。
從板塊來看,順序應是先抓大抓優,可繼續關注藍籌白酒、家電、保險等績優龍頭,階段持有,低買并觀察。而2018年一季度或二季度,藍籌股將慣性上漲,強者恒強。不過,區塊鏈板塊、醫療保健板塊、多晶硅板塊也可待低關注。
針對創業板,從幾個月前的“春天會來”到“春天將來”。時間上,快則1-2個月有望見到或接近底部區域。現階段可繼續等待,保持觀察。一旦創業板突破年線和放量大漲,則可能確定見底。
在上述判斷之下的一大猜想就是軍工、互聯網等弱勢板塊何時啟動。
因此針對2018年的策略,上半年繼續關注龍頭,而春夏季則應重點關注創業板。順序上,先“大”后“小”、先強后弱、先“白”后“黑”(黑馬)、先藍籌后創業(板)。即“喝酒消暑”(家電)待創業(板)。以階段持有來保持觀察。同時也要控制風險,保持清醒。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下半年主板的走勢尚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也要相應做好夏收冬藏的準備。短期來看,建議以持股為主,擇股低買。但短線滬市已經超買,在3450點-3500點左右可能有小幅調整,待調整后中線則將有望繼續震蕩向上。
作者:太平洋證券 季曉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