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金融監管部門就接連放出“強監管”猛料:銀監會13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下稱《通知》)中,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等被列為2018年整治的重中之重。違規將表內外資金直接或間接、借道或繞道投向股票市場、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支付土地購置費用提供各類表內外融資等亂象也被“點名”。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透露,2018年監管部門對于亂象整治工作中的大案要案會堅持頂格處罰。另外,針對交叉金融產品風險整治,通過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亂象整治工作“全線打通”,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聯合懲戒。
專家指出,預計未來金融監管機構還將出臺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進一步業務規范。隨著亂象整治工作的深化,銀行業將面臨短期內規模擴張受限導致的盈利損失,2018年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表外業務等或呈現負增長。但長遠來看,強監管將大幅度減少銀行體系內風險、促進行業的集約化轉型。
銀監會重拳出擊 打響風險化解攻堅戰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當前,金融風險高發多發態勢依然復雜嚴峻,銀行業股東管理、公司治理和風險防控機制還比較薄弱,市場亂象生成的深層次原因沒有發生根本轉變,打贏銀行業風險防范化解攻堅戰的任務仍很艱巨。
在此背景下,銀監會新年伊始就出重拳,《通知》部署了2018年重點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八大重點共22條。并明確突出“監管姓監”,將監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處置各類金融風險,而不是做大做強銀行業,強調對監管履職行為進行問責,嚴肅監管氛圍。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彌補監管短板,切實解決產生亂象的體制機制問題。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2017年銀監會開展的“三三四十”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要使得行業發生根本性好轉,僅通過短時間的整治措施是不現實的,因此還需持續、深入地加強監管。“從《通知》來看,亂象治理范圍進一步擴大。八個方面的治理,不僅僅包括2017年關注較多的領域——同業業務、表外業務、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同時將違規展業、違反宏觀政策執行等亂象納為重點‘拆彈’領域。”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2017年金融治亂象取得顯著成效,但需夯實整治成果,對重點領域維持高壓態勢。銀監會在進一步整頓的同時,不斷完善監管制度。此前,銀監會在監管制度補短板方面加快完善節奏,填補過去制度不完善、執法空白等,為行業長期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確監管部門依法從嚴處罰,特別是對重大案件和風險事件予以頂格處罰,將有力震懾行業。多個金融監管部門將亂象整治工作‘打通’,更符合現在金融業務跨領域、跨市場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