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專注自身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三板市場“寒冬”之下,近段時間以來,一些掛牌企業已開始另謀出路或備戰IPO。然而IPO進程加快,審核卻趨嚴。
“這對于我們投資PRE-IPO企業而言,亦是新的挑戰。”在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看來,企業成長性是首位的,只要公司在未來幾年能不斷發展,是否IPO計劃都是次要的,因為也會有并購、借殼等其他資本機會。
“登陸A股的門檻越來越高,所以對于投資機構和企業而言,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中金前海董事總經理胡祺昊認為,企業與其等待政策,不如更關注自身業績,產生財富效應后吸引投資者進入,倒逼政策出臺。
作為機構投資者,王小東亦指出,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面。“新三板流動性不足,溢價難以體現。因此對于我們來說,不指望在新三板實現交易快進快出,而是耐心讓成長型企業可以有不錯的業績增長,通過并購等方式退出。”
“同樣一家公司在哪里掛牌上市確實重要,但反過來說好的公司在哪里其實都可以。很多美股拆了結構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好的公司在哪里都有好的價值體現。”豐厚資本創始人楊守彬指出。
“企業應該回歸本質,踏踏實實做好自己,上市是順便的事情。短期來看,符合IPO條件的企業還是可以去IPO,新三板市場是相對早期創新企業的沃土,這些企業能夠在這里得到更多機構關注,助力企業更好發展。”朗瑪峰創投合伙人范志亮指出。(記者 金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