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線上貸款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互聯網銀行也被迫謀求新出路。網商銀行在走向線下市場6個月后,日前公布了一組重要經營數據,即逾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每筆平均貸款金額為7615元。
今年6月,網商銀行依托支付寶的移動支付,從線上走向線下,推出專為線下小微經營者提供的“多收多貸”貸款服務。轉型半年后,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近日公布了“戰果”,有超過209萬小微經營戶開始使用商家專屬的現金管理工具——余利寶。
與大企業滿額貸款慢慢使用不同,小微商家有其獨特的貸款特點。網商銀行數據顯示,線下小微經營者筆均貸款金額僅7615元,平均資金使用時長為50天,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達到35%。
對于走向線下市場的原因,黃浩表示,之前由于技術等條件的限制,線下的小微商戶沒有得到金融服務,再加上線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開辟線下市場就成為了一種方向。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網商銀行線下經營者貸款的不良率僅0.78%,99.15%的商家都能做到按時還款。無擔保、沒抵押、缺風控數據,一直是阻礙傳統金融方式服務線下小微商家最重要的原因,如何做好風控也成為了網商銀行走向線下的重中之重。
“剛開始探索線下小微企業貸款時,我們心里也沒底。但隨著不斷探索,我們發現線下小微經營者用上移動支付之后,能夠沉淀下來的部分數據維度甚至比線上電商還要豐富,再結合我們的風控能力和經驗,為他們提供貸款服務就有了基礎。”網商銀行資深總監胡曉東表示。
對于線下小微經營者,網商銀行有多套針對性風控措施,能有效識別經營屬性、判斷交易有效性、預測商家經營能力。人工智能能夠在1秒鐘內通過轉賬關系鏈判斷出是個人還是個體經營者,排除虛假交易,并在支付數據基礎上結合商圈人流、同類商家經營狀況等綜合緯度,給用戶一個最合理的授信額度。
“傳統的信貸風控理念往往先把人預設為壞人,但網商銀行從不預設任何一個壞人,我們把每個人首先看成是好人,然后用大數據的風控技術把其中少數的"壞人"挑出去。”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第三產業大量的個體戶、小企業得不到貸款的支持,是中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的最重要原因。科技的發展,讓金融血液能輸送到實體經濟的每條毛細血管,滲透到每個細胞,將助力第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中國經濟結構。證券時報記者 裴晨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