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鏈家旗下的O2O租房平臺自如的部分房間存在甲醛超標情況。根據新華社的調查,自如的部分房源在裝修結束后,僅將房間通風透氣數天,便掛牌出租給房客。事件經過報道后,自如方面對當事住戶給予了經濟賠付,并承諾為遇到此類問題的房客無條件提供過渡期酒店住宿。
網絡圖
此事雖是個例,但也給當下火熱的租房市場帶來冷思考。無論是租房還是購房,室內空氣指標的規范并未形成強制約束,很多人仍可能遇到房屋甲醛超標的問題。一向以品質化、高端路線聞名的自如也出現這類問題,這讓外界對租房機構的管理和盈利能力產生擔憂。
在“租購并舉”的宏觀背景下,此事或許正是當下租房市場發展的一個注腳:怎么保證租賃房屋的居住品質,還需要更多細化的標準和規范;怎么強化市場化租房機構的管理和服務,還需要在減成本、降杠桿上下功夫。
“租購并舉”興起 租房細則亟需建立
11月24日,北京市昌平區龍騰苑的一位自如房客向“自如管家”(自如公司的基層服務人員)反映,所住房屋室內空氣質量異常引起身體不適;次日“自如管家”提出為房客免費換租或免費退租,并提供搬家服務,而當事房客希望繼續居住;此后,雙方針對房屋內空氣質量和甲醛可能超標等問題多次溝通。
12月初,此事經媒體報道,引發關注。自如方面承諾為遇到此類問題的房客無條件提供過渡期酒店住宿,并在此期間提供免費換房或免費退租服務,退回押金及所有未發生的房租及服務費。雖然自如方面表示,其對房屋裝修的所有家具材料都制定了嚴格標準,并且已經在內部啟動了關于原材料、施工工藝及供應商管理的核查,但這些做法并沒有回答一個行業問題:租房行業從選材裝修,到出租管理,以及后續的運營服務,何時才能有相應的細化規范?
不同于商品房市場詳細明確的驗收流程,租房市場,尤其是自如這類非中介租房機構所運營的租賃房屋并沒有細化的驗收流程。以本次事件的核心環節——室內空氣為例,在一些地方政府關于租房市場的管理規定中,難覓室內空氣管理條款的蹤影。
比如,《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若干規定》雖然要求出租房屋的建筑結構和設備設施符合建筑、消防、治安、衛生等方面的安全條件,不得危及人身安全,但對于裝修后的甲醛處理、室內空氣等環節并沒有具體要求。而從2003年開始實施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對如今租房市場的復雜性也未有周全考慮。
方圓地產首席分析師鄧浩志認為,在“租購并舉”的政策框架已經搭建起來、市場機構參與租房熱情高漲的情況下,租房領域的細則和標準亟需建立。具體到此次自如部分房屋甲醛超標的案例,他認為應該從上游的建筑裝飾領域入手,這是大多數室內空氣質量問題的主要環節。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租房市場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經逐漸成長,今后可以考慮加快制定相應的細節規范。“現在框架的政策已經出臺了,但是關于租房建筑安全、室內裝修等(環節)的具體要求還沒出臺,比如改造結束多久以后可以入住,出租房源要符合哪些標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