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廣發銀行進行了激進擴張,5年間,其資產規模由2012年底的1.17萬億增加至去年底的2.05萬億。同時,隨著資產規模的擴大,其營業收入也不斷增長,2016年底為547.35億元,較2012年的311.05億元增長了75.97%。
然而,廣發銀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并未與營業收入同步增長。去年,該行凈利潤為95.04億元,較2012年的112.19億元下滑了15.29%。
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發現,廣發銀行凈利潤下滑源自日益暴增的資產減值損失。2012年以來的5年間,該行的資產減值損失暴增了17.51倍。
12月15日,一上市銀行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長表明銀行的不良貸款等資產惡化加劇,一定程度上也從側面反映銀行的公司治理、內控有待規范。
廣發銀行的年報顯示,2013年以來,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四連升,至去年底為1.59%。同時,撥備覆蓋率持續下降,去年底為151.06%,幾乎踩了150%的監管紅線。
上周,針對上述諸多問題,長江商報多次致電廣發銀行,并向其董事辦等多個部門發去了采訪函。截至本報截稿時止,仍未獲得具體回復。
內控管理存漏洞,溫州分行被罰160萬
轟動一時的僑興債風波讓廣發銀行站上了輿論風口,銀監會對其開出了史上最高金額的罰單。
12月8日,銀監會官網公告,該會依法查處了廣發銀行違規擔保案件。
根據公告,去年12月20日,僑興集團下屬2家公司在“招財寶”平臺發行10億元私募債到期無法兌付,浙商財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但稱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為其出具了兜底保函。之后10多家金融機構先后向廣發銀行詢問并主張債權。
公告稱,上述事件暴露出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員工與僑興集團人員內外勾結、私刻公章、違規擔保案件,涉案金額約120億元,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約100億元,主要用于掩蓋該行的巨額不良資產和經營損失。
針對僑興債事件,銀監會認定,廣發銀行存在12項違規,包括出具與事實不符的金融票證、未盡職審查保理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以流動資金貸款科目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報送監管數據不真實、未向監管部門報告重要信息系統突發事件等。銀監會的處罰為,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7553.79萬元,并處3倍罰款52661.37萬元,對其他違規行為罰款2000萬元,罰沒合計72215.16萬元。
此外,銀監會還對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和(港股00001)2名原紀委書記分別給予取消5年高管任職資格、警告和經濟處罰,對6名涉案員工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對廣發銀行總行負有管理責任的高級管理人員也將依法處罰。
僑興債事件或是廣發銀行內控管理不足的爆發,實際上,近年來,該行因違規經營等頻頻受罰。
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了上述天價罰單外,今年以來,廣發銀行的分支行合計收到了至少10張罰單,涉及溫州分行、泉州分行、西安分行等多家,其中2張罰單開給個人,合計罰款294萬元。
這些罰單中,最大的一筆是開給溫州分行的,罰款金額為160萬元。監管局認定,該行存在貸款資金轉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未嚴格審查借款人借款實際用途、辦理貿易背景不真實的票據業務、通過循環辦理貿易背景不真實的銀行承兌匯票及貼現業務虛增存款、支行負責人代為履行行長職責超規定期限、內控管理存在漏洞導致員工發生嚴重違規行為等6項違規行為。
銀行業人士稱,頻頻受罰暴露廣發銀行內控嚴重不足。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中國人壽(港股02628)入主后,廣發銀行對4家一級分行、1家二級分行的一把手進行了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