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城市敢于戒掉對收費站的依賴,敢于徹徹底底大開門戶,就一定能率先占得人口爭奪戰的先機。
周鵬飛
昨晚,武漢市正式對外公布,自2018年1月1日零時起停止征收武漢市“九橋一隧一路”ETC車輛通行費。消息公布后,微信朋友圈幾乎被此消息霸屏,市民一片叫好,可見這是一件多么順民心得民意的好事情。
一直以來,各地政府都在舉債大興土木,為了擴充稅基和開辟財源,使盡渾身解數。收費站,就是他們慣常使用的手段之一。
但很少有官員警覺到,財氣實質是人氣,一個城市生機活力,最需要的其實不是源源不斷流入的金錢,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外來人口。一個城市的財政能力其實和本城市的外來人口規模息息相關。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越大,城市的經濟發展越好;對外來人口流入設置重重阻礙,實際上是在給城市未來的發展挖坑。
收費站其實是一種落后的城市財源開辟手段,通過在與周邊城市的城際公路上設置收費站點,人為阻礙了和周邊城市的社會經濟聯系,延緩了和周邊地區的一體化進程,減少了外來人口的進入,進一步凸顯了城市孤島效應,實際是一種表面小賺實際大虧的糊涂生意。
以武漢為例,武漢被江河所隔,依據自然地理形成了三個各自發展的城市,武昌是省府,漢口是新市鎮,漢陽是漢陽府,各自為政,但自民國開始以來,三鎮合一,三個不同發展脈絡的城市被行政之手強行捏合在一起,只有在武漢長江大橋被修建后,這個城市才踉踉蹌蹌地開始了一體化進程。
但自從武漢市2011年7月1日開始征收車輛通行費之后,武漢又重新出現從“大一統”滑向:三國演義“的苗頭。武漢民營經濟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為了節約交通成本,不少公司不愿意過江開拓;上班族家住青山和南湖的,不愿意去漢口或者光谷上班;好不容易開啟的“同城化”進程,在車輛通行費的鞭笞下,又掉頭回到三鎮時代,讓人不得不嘆息。
收費站,表面上看是聚寶盆和下金蛋的鵝,實際上,卻是一道道嚇阻經濟發展的關卡。我們應當時刻謹記,經濟不是大房子、寬馬路,不是不斷興起的廠房,經濟是一道水流,這道水流是由商品、資本和勞動的相互運動造成的洶涌波濤而構成的,而一個個收費站,就形同在水流中修筑一座座攔水壩。
我的一個企業主朋友經常受各地政府邀約,前往當地考察營商環境。他跟我講,他判斷一個地方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從來不會輕信地方領導的游說,也不會被當地的土地價格和稅收優惠所感動,他會觀察這個城市和周邊城市之間收費站的數量多寡,數量越多,投資價值越低,投資風險越大。
因為在他看來,一道道收費站,其結果就像把一個城市對外伸出的每只手腳扎緊,使任何一只手腳的血液不能流到其它手腳,這樣的地方一定沒有活力。
以我的家鄉黃岡為例,城市周邊收費站林立,正是這一座座關系著黃岡市財政收入的收費站,讓黃州城區和周邊縣市的同城化進程遲遲不能啟動,市內各縣越過府城直接上周邊的黃石鄂州和省城武漢去消費和投資,府城的凝聚力日漸渙散。
中國經濟的奧秘在于各個地區之間的競爭,而決定各地區雌雄的真正指標在于吸引和留住外來人口的能力。哪個城市敢于戒掉對收費站的依賴,敢于徹徹底底大開門戶,就一定能率先占得人口爭奪戰的先機,也一定能夠率先登頂夢想的金山銀山。
(作者系武漢文化觀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