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鄭州銀行正式發布2017年中期報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行資產規模人民幣4,175.35億元,較年初增幅14.03%;存款余額人民幣2,454.01億元,增幅13.41%;貸款余額人民幣1,219.53億元,增幅9.78%。上半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23.25億元,同比增長人民幣1.94億元,增幅9.10%;每股收益為0.43元。
這份看似亮麗的“業績單”,背后或透露出鄭州銀行貸款質量下降、不良貸款上升、存貸比太低等隱憂。
在資產質量上,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呈現連年攀升態勢,該指標是衡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統計鄭州銀行相關財務數據發現,該行2012年至2016年期間不良貸率分別為0.47%、0.53%、0.75%、1.10%、1.31%,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38%,較上年末上升0.07%,不良貸款余額為人民幣16.80億元。
對于鄭州銀行不良貸款面臨上升壓力問題,該行公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該行加強貸款結構調整,繼續大力發展小額信貸業務(小企業法人貸款及個人貸款)。報告期末,公司貸款和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分別上升至1.49%和1.02%,主要由于受經濟持續下行影響,企業經營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去庫存壓力較大、銷售量價齊跌等負面因素,導致企業經營持續困難,但本行貸款風險總體可控。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鄭州銀行對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于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及農、林、牧、漁業,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1%、5.15%、4.92%及1.61%。
衡量資產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撥備覆蓋率,該指標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的使用比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考察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的重要指標。
目前,商業銀行中出現“向不良要利潤”的現象,也成為部分銀行業績保持較高增速的重要支撐。鄭州銀行中報數據顯示,該行撥備覆蓋率從2013年至2016年分別為425.54%、301.66%、258.55%、237.38%,2017年中報208.84%。
鄭州銀行公告表示,實際貸款減值損失可能與本行的估計數字存在較大差異,并可能超出準備金金額。如果貸款損失準備最終不足以彌補實際損失,銀行需要提取額外準備,可能大幅減少本行的利潤,也可能對銀行的業務、前景、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在銀行監管最核心指標資本充足率方面,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當前來看較高,銀監會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末監管指標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加權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64%;加權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12%;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16%。
資本充足率可以形象理解為每家銀行在做任何一筆資產配置的時候都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計提資本。截至2017年6月30日,鄭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08%、8.61%、8.59%,一級資本充足率接近銀行監管8.5%最低標準,資本充足率則低于全國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存貸比,是指商業銀行貸款總額除以存款總額的比值,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反映金融在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謂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
然而,存貸比過低,則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夠,或因控制貸款風險,無論何種原因,存貸比較低均會增加成本、影響利潤。鄭州銀行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行貸存比為49.70%,較上年末51.34%下降1.64%。
銀監會發布的2017年二季度末監管指標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69.1%,較上季末上升1.39個百分點。與鄭州銀行總部同處河南的中原銀行2017年中報存貸比為65.9%,與鄭州銀行在全國排行相近的重慶銀行2017年中報存貸比為68.79%。(葛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