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同日宣布將于9月1日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游費。即將和多年來廣受詬病的手機全國長途、漫游費告別,能帶來什么改變?流量時代,網絡提速降費還會帶來哪些期待?(7月28日新華社)
此前三大運營商計劃在10月份取消手機國內長漫費,如今提前了一個月實施,說明準備工作已經做好,用戶只需再等一個月左右,就能真正實現國內本地、長途、漫游一費制。由于現在電信服務以套餐為主,且以3G、4G占絕大部分,這些用戶的套餐里,已實現全國統一通話資費。因此,長漫費對運營商只是“雞肋”罷了,遲來的取消長漫費動作,帶來的收入波動影響大約只占2%左右,對用戶而言實際利好也不大,反而象征意義更大。
目前運營商在重點推廣4G業務,傳統2G、3G用戶轉換率很高。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3.6億戶,其中4G用戶總數達到8.88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65.1%。而在4G時代,用戶的通話服務需求很小,基本上被社交軟件、網絡電話等替代,運營商的語音通話業務收入在持續下降,已經不再是“金蛋”了。
如今,流量業務成為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增度和收入占比均大幅提升,用戶也由對語音話費的關注,轉移到對流量費上面來。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網和4G的全面普及應用,用戶對流量的需求愈來愈旺盛,諸如游戲、視頻、娛樂、直播等活動,均需要大量流量支撐。與此同時,流量費過高、網速慢、本地流量多全國流量少等問題,則就愈發凸顯,在取消長漫費之后,“提速降費”還可以更進一步,全國與本地流量統一標準,亦可提到日程表上。
電信服務已成為基礎性服務項目,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每一個領域。基礎電信服務對社會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相關費用的降低,可以減輕公眾的負擔,刺激各行各業的發展,催生更多商業機會。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在高速網絡的基礎上誕生發展,諸如共享單車、網絡約車、網絡訂餐、手機支付等,都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才出現的行業。民眾已經離不開電信服務,而且進入信息技術時代,民眾對電信的依賴性更大。
預計在2020年5G就將全面商用,電信服務將進入一個全新時代,更高速的網絡基礎服務,也將孕育出更多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帶給社會更多的發展機會。比如物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產業,都需要更高速的網絡服務,才能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并得到快速的發展。而到5G時代,各種應用將形成海量數據,用戶對流量的需求將無比增大,再用現有的計費模式,則就猶如老牛拉破車,難以適應了。
前些年寬帶網絡建設和4G商用化的拖延停滯,就是因決策失誤和運營商壟斷利益阻礙,造成國內電信服務使用成本過高,網速太低,延誤寬帶中國的戰略發展大局,影響到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因此,運營商不能再重蹈舊轍,要未雨綢繆,加快“提速降費”步伐,并早日制定5G流量標準,拋棄陳舊的運營思維,積極擁抱流量時代,制定更為合理的計費模式,讓用戶享受到更為廉價、更為高速的服務。(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