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個多月來,陜西銀監局密集發布76條處罰信息,涉及銀行21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3家。
5月22日,陜西銀監局官網一次性公布了26項處罰決定,其中15條由陜西銀監局作出處罰,11項處罰決定由下屬分局作出。
這些處罰中較為特殊的有兩項:岐山縣郵政分公司因丟失金融許可證,經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不符合監管要求,被罰款3萬元;而陜西隴縣農商行因同業業務,占一級資本比例超出監管規定,被罰款21萬元。除上述兩項外,其余24項處罰均因“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而被罰單位包括中國銀行商洛分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西安分行、中信銀行(601998,股吧)西安分行、廣發銀行西安分行等十三家銀行。
6月2日,該網站再次用27條處罰信息“刷屏”。
6月22日,陜西銀監局官網“行政處罰”一欄連續公布24條處罰信息。其中,一共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5家銀行的當地支行做出了11次罰款決定。最高罰款金額達48萬元,是于5月31日做出的處罰決定;其余處罰金額為30萬元到40萬元不等。此外,還對個人做出了13次警告,并無罰款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行政處罰的依據幾乎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和四十八條。
據接近陜西銀監局的人士透露,上述密集處罰與銀監會從上到下的整體導向分不開。